我國對刑事犯罪的主觀形態分為了兩種情況,即犯罪故意和犯罪過失,一般要是過失構成犯罪的,那都是會比故意構成犯罪的處罰輕一些,甚至在一些情況看下過失實施犯罪行為的,其實不會認定構成犯罪。那大家知道在犯罪的故意中具體又包括哪些類型嗎?律霸小編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犯罪的故意有哪些類型?
我國《刑法》第14條第1款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據這一規定,所謂犯罪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一種主觀心理態度。犯罪的故意是罪過形式之一,是故意犯罪的主觀心理態度,故意犯罪是在故意心理支配下實施的犯罪。犯罪故意包括兩個要素,即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實施危害行為的行為人在主觀方面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方面的要素,才能認定他具有犯罪的故意而構成故意犯罪。
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二、犯罪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很顯然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是要比間接故意大的,不過在實際處罰的時候,其實并沒有區分的如此細致,只要是屬于故意犯罪,那量刑處罰基本都是一樣的。要是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刑事犯罪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剝奪政治權利期間再犯罪如何處罰
共同犯罪的分類有幾種,共同犯罪有哪些分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船舶留置權的留置物的修理費歸誰
2021-01-13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是否有效
2021-01-27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有繼承權嗎
2021-01-16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向外國請求送達文書,請求書應載明內容
2021-03-04外公屬于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28離婚訴訟書可以寫得詳細點嗎
2021-03-09房地產開發資質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0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運輸貨物毀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2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車輛保險單可以反保全嗎
2020-12-10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保險單遺失對理賠有影響嗎
2021-03-04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點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