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重視保護個人隱私,不能隨意將個人信息透露給他人,以免給犯罪分子可趁之機,造成財產的損失。但金融、電信等機構獲取個人信息較為便利,如果這些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將個人信息出售給他人以牟取利益的,會構成犯罪,那出售個人信息牟利可以構成什么犯罪?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一、出售個人信息牟利可以構成什么犯罪?
出售個人信息牟利可以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是指以竊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立案標準
1、公民個人信息的內涵及特征
(1)與公民個人直接相關,能夠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體特點;或是一經取得、使用即具有專屬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紋等,后者如身份證編號、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護價值。公民個人信息承載了公民的個體特征,甚至各項權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獲取,必然導致公民時刻處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
(3)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不以信息所有人請求為前提。除非基于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泄露、獲取其個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認定
從竊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應當具備以下特點:
(1)是違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實意思表示;
(2)是信息獲取者無權了解、接觸相關公民個人信息;
(3)是信息獲取的手段違反了法律禁止性規定或社會公序良俗。
3、情節嚴重的認定
依修正案,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責任。但何為“情節嚴重”,尚無明確的規定可循。從立法背景看,近年來,公民信息廣為泄露,網絡上出現了公開兜售各類公民個人信息的廣告,社會上甚至出現了搜集、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專業戶”,對公民個人隱私及人身、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利用刑罰手段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實屬必要。但刑罰手段有其特殊的適用范圍,并非一切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的行為均應受到刑罰處罰。
該罪根據犯罪情節的嚴重程度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們公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防止信息被盜,許多犯罪分子都是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詐騙,個人在生活中應提高警惕,對于陌生來電等都要持懷疑態度,以防被騙。
2020最新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解釋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判決年限是多久
派出所泄露個人信息構成什么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檢察機關接收群眾扭送嗎
2021-02-11通常房間的面積怎么計算
2021-03-04定金與訂金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1-02-13車禍多久不起訴什么時候過期
2021-03-12合同糾紛管轄法院約定不明確怎么辦
2021-01-07家暴法律2020判刑嗎
2020-12-31生活困難不給父母錢是否要坐牢
2021-01-05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基準價
2020-12-27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交通事故鑒定時間有限制嗎
2020-11-27非血緣父親能否獲得撫養權
2020-12-18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勞務合同中途中止需要補償嗎
2020-11-23實習期簽署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7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稅務局會如何處罰
2021-01-20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保險公司歡迎強三險 經常肇事者須付高額保費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