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對于拋棄家庭弱勢群體致使當事人受到嚴重傷害甚至死亡的報道屢見不鮮,對于這種行為,法律上將其定性為遺棄罪。當事人以故意的初衷用以某種方式致使他人死亡的行為,法律上定義為故意殺人罪。在社會實踐中,遺棄罪與故意殺人罪在實際判案中有許多相似之處,那么遺棄罪與故意殺人罪如何區分呢?下面跟隨律霸小編去一探究竟吧。
一、什么是遺棄罪、什么是故意殺人罪?
遺棄罪,是指對于年老、幼小、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為。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
兩罪性質與危害程度相差較大,一般情況下不易混淆。但是,對于具有扶養義務的行為人拒不履行扶養義務,如不給新生兒喂奶、不給重病人治病、將嬰幼兒遺棄在無法獲救的地點等,導致或可能導致上述被害人死亡的行為,是以遺棄罪論處,還是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實踐中容易混淆。兩罪的法定刑差異很大,遺棄罪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故意殺人罪可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有必要對此類案件予以厘清,準確定罪,確保罪責刑相適應。
二、如何區分遺棄罪與故意殺人罪?
區分遺棄罪與采取遺棄手段實施的故意殺人罪,主要可從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兩方面來分析。通常,故意殺人的行為人主觀上對自己的遺棄行為會導致被遺棄人死亡的危害后果有明確認識,并且對死亡結果的發生持希望或者放任態度。而遺棄的行為人可能認識到,也可能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遺棄行為會給被害人的生命、健康帶來危險,其主觀上并不希望、不愿意、不放縱被害人死亡或者傷害的結果發生,即如果被害人死亡或者受傷,都是違背其意愿的。
第一、考察遺棄行為的原因和動機。當下,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因家庭經濟困難、無力負擔醫療費用而遺棄重病嬰幼兒的現象時有發生。對于此類案件,應當查明行為人是出于何種動機實施遺棄行為,是希望孩子得到他人關注并獲得有效救助,還是狠心拋棄任其自生自滅,抑或欲置其死地以求解脫。例如,父母將重病嬰兒棄于醫院或者民政局門口,附上嬰兒病歷或者介紹病情的字條,這明顯是希望嬰兒能夠得到及時的關注和救治,此類行為,應當認定為遺棄;反之,父母將重病嬰兒扔到車輛穿行的高速公路或者荒郊野外,明顯表明其主觀上不期望嬰兒獲救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嬰兒死亡;因此,應當認定其主觀上具有殺害嬰兒的故意,其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第二、考察遺棄的時間、地點、對象、手段、后果等客觀要件。遺棄罪與故意殺人罪在客觀方面的最重要區別在于“遺棄”行為是否會使被遺棄者面臨生命被剝奪的緊迫危險,因此,遺棄的時間、地點、對象、手段就影響到對行為性質的判斷。實踐中,遺棄既可以采取積極的行為實施,也可以消極不作為實施,如果構成遺棄罪,本質上必須是對作為義務的違反,且不會使被遺棄者的命運處于行為人排他性的支配之下。例如,父母將新生嬰兒棄于超市入口、車站站臺、集市路邊等地,這些地方人流量大,嬰兒獲得他人救助而存活下來的可能性較大,此種遺棄行為就構成遺棄罪而非故意殺人罪;反之,故意將無自主行為能力的被害人遺棄在不能獲救或‘獲救希望渺茫地點的,此種“遺棄”行為就屬于故意殺人。
第三、考察行為人的案后表現。案后表現是考察行為人主觀意愿的又一重要方面,發現遺棄行為導致被害人生命、健康受威脅后,行為人是置之不理,還是積極施救,抑或二次加害,可以反映其有無致死被遺棄人的主觀故意,也是量刑時應當考慮的重要因素。例如,父母將嬰幼兒遺棄路邊后躲到附近角落觀察,直至孩子被人抱走才離去;或者發現無人注意,又將孩子帶到市政辦事大廳內遺棄,雖屬二次遺棄,但其變更遺棄地點,是希望幼兒能夠得到他人關注、救助,關心幼兒性命安全,采取措施減少傷害。對于這樣的行為,應當定性為遺棄。反之,父母將盲童帶到河邊后徑直離去,導致盲童在摸索中掉入河內淹死,行為人主觀上應當預見到盲童有掉入河中淹死的可能性,但其不管不顧,徑直離去;或者發現盲童自己爬上岸后,又將肓童帶至河邊,最終導致盲童掉入河中被淹死的,可以認定其主觀上有放任甚至追求盲童死亡的故意,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綜上,區分遺棄罪與以遺棄方式的故意殺人罪的關鍵點在于:行為人實施遺棄行為時,其是否考慮并給予了被害人獲得救助的機會。如果是,則可以遺棄罪定罪;否則,應當以故意殺人罪來定罪。
根據閱讀上文內容介紹可知,關于遺棄罪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分問題,關鍵之處在于行為人在實施遺棄時,有沒有考慮到留給被遺棄人繼續生存的機會。若遺棄人本意并未完全剝奪被遺棄人生存權,這一行為定性為遺棄罪;若遺棄人本意就是致被遺棄人于死地的行為,為故意殺人罪。
怎么才算遺棄罪,遺棄罪要判刑嗎?
遺棄罪怎么判刑?
遺棄罪是自訴案件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期徒刑如何執行
2020-12-14親等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2長期虛報工資一般如何處罰
2020-12-19關于行政處罰管轄原則
2021-01-23監視居住可以見家屬嗎
2020-11-19商業匯票是怎樣申請的
2020-12-08妻子是否可做丈夫法定監護人
2021-02-05婚前隱瞞家族有精神病史能成為離婚理由嗎
2021-02-09離婚夫妻贍養費標準
2021-01-11放棄贍養是否可以免除贍養義務
2021-01-26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口頭合同提前終止可以嗎
2021-02-03企業停產工資如何發放
2021-03-03兒童意外險限額是多少
2020-11-21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遇到保險糾紛應該怎么辦
2020-12-30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保險公司有哪些形式
2021-01-21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