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環境中,處于弱勢地位的依舊是勞動者。針對于此,我國有相關法律勞動法規定,極大的保障了勞動者的權益不受侵害,此法是偏向于勞動者的。談到勞動法,隨之容易被提及的就是社會保障法,其保障對象依舊是人民群眾,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接下來,365律師將和大家分享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聯系區別。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概念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社會保障法是指調整有關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優撫和社會福利方面的法律。《勞動合同法》、《工會法》以及《失業保險條例》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以及《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權益保障法》等。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聯系
1、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
3、社會保障法對勞動法功能的發揮有補充和促進的作用,首先社會保障法為勞動者的權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其次,社會保障法為勞動關系的延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區別
1、調整對象: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
2、法律部門:在中央,設有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級政府都設有處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問題的行政機關或具體工作部門。
3、關系的主體: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勞動者)。
4、立法目的:勞動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協調勞動關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社會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障社會全體成員在遭受各種意外和風險時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安全。
5、解決程序:社會保障法引發的勞動爭議,由于具有某些私法關系的特點,主要適用民事程序來解決;勞動法爭議引發的爭議,由于具有較強的公法性,應主要采用行政訴訟程序。
由于其是兩個不同的法律規定,兩者之間存在不同點。但由于其目的的大致一致性,兩者之間又具有相同點。那么,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聯系區別具體體現在哪里呢?社會保障法是根據勞動法,在其基礎上的建立、延續。勞動法更多關注的是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而社會保障法更專注于社保方面的關系。
勞動法辭退員工規定有哪些
勞動法加班費規定是怎樣的?加班工資怎么計算?
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注冊商標保護期限是多久
2021-01-07買地鐵房的注意事項
2020-12-07法院起訴前調解流程
2021-03-01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公司沒簽合同員工主動離職可以告公司嗎
2021-01-17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接受勞務方可以追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國家對標準工作時間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0新勞動法被辭退怎么賠償
2020-12-14拖欠農民工工資單位沒錢怎么辦
2021-03-10壽險索賠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保險經紀人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3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的代理詞怎么寫
2021-01-28什么是有權代理?
2020-12-19最新土地轉讓協議書范本格式是什么
2020-12-31集體土地上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方案如何制定
2021-02-27城市拆遷補償安置方案中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