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解除勞動合同證明????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期限????勞動爭議????勞動關系????勞動仲裁
在我國,在職婦女享受產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休假期間,用人單位工資照發。現在很多在職女員工生育的時候已經屬于晚婚晚育了。那么晚婚晚育產假計算有哪些內容?下面律霸小編就這個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一一展開。
一、國家規定產假多少天?
1、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
2、難產,增加產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
4、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
5、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6、晚育產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省計劃生育條例規定。
二、晚婚晚育產假如何計算?
產假規定2012年中國將女職工生育享受產假由90天延長至98天。晚婚晚育產假法規都是地方在制定,各地的情況并不一樣,各個單位的規定也不一樣。
1、符合晚育年齡的夫妻,女方增加產假15天,男方給予假期3天;享受3天假期的男方必須是初婚者或未生育過孩子的再婚者,必須有女方所在單位出具晚育的證明。
2、女方15天假期應當在規定的產假后連續使用。男方3天假期應當在女方產假期間使用。
3、增加假期期間的工資、獎金照發,其獎金額由享受者所在單位自行規定。但單位在自行規定時,其獎金額不得少于同時期同類人員的平均獎,并且不影響到其他獎金,如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等。
從晚婚晚育產假新規定可以看出,晚婚晚育產假期間視作出勤,不影響工資、獎金及福利待遇。晚婚晚育產假期間享受婚假同等待遇。
三、晚婚晚育假期
(一)晚婚
國家對晚婚假的規定,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1、晚婚的定義。男年滿25周歲、女年滿23周歲的初婚為晚婚。
2、初婚年齡的計算方法,以結婚證書上批準的日期為準。計算公式:初婚年齡=結婚證書上批準的日期-本人的出生日期。
3、注意事項:
(1)晚婚的前提是男女雙方都必須為初婚。如果一方為再婚,另一方為初婚,初婚的一方即使已達到晚婚年齡,也不屬于晚婚。
(2)初婚年齡不能以舉辦婚禮的日期來計算。
(3)法定結婚年齡是《婚姻法》規定的最低結婚年齡。晚婚年齡是計劃生育法規所規定的提倡結婚年齡,在男女法定結婚年齡基礎上各往后推3年。
4、晚婚獎勵:(1)符合晚婚年齡的初婚夫妻,增加婚假一周;雙方達到雙方享受,一方達到一方享受;晚婚假應當在婚假后連續使用。(2)增加假期期間的工資、獎金照發,其獎金額由享受者所在單位自行規定。但單位在自行規定時,其獎金額不得少于同時期同類人員的平均獎,并且不影響到其他獎金,如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等。
(二)晚育: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草案)》調整了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將女職工生育享受的產假由90天延長至98天。
1、晚育的定義。女年滿24周歲的初育為晚育。
2、初育年齡的計算方法,以孩子出生的日期為準。計算公式:初育年齡=孩子出生的日期-母親出生的日期。
3、注意事項:
(1)晚育以女方年齡為準。只要女方初育時年齡已達到24周歲,就屬于晚育。
(2)男女雙方都必須是初育(第一次生育)。如果男方為再婚并且再婚前取得了較好效果。曾生育過孩子,再婚后女方雖然是初育并且已達到晚育年齡,也不屬于晚育。
(3)晚育應大力提倡,主要通過宣傳教育方式。
通過上文,小編介紹了晚婚晚育產假的有關內容。現在公司女職工,基本都屬于晚婚晚育那一類,有必要知道這些知識。其實晚婚晚育產假計算方式,簡單的來說,就是符合晚婚晚育的女職工在規定產檢天數的基礎上加上15天。國家這么規定是為了鼓勵大家晚婚晚育,也是為了女職工能夠得到更好休息。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山東律師。
晚婚晚育產假規定是怎樣的
晚婚晚育產假申請書怎么寫
晚婚晚育的產假有多少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施工許可證工傷保險賠償嗎
2021-03-23公司監事可以查看賬目嗎
2021-02-09交通事故自認全責有什么后果
2021-01-09一審判決生效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1要約生效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13單方解除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05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方式有哪些
2020-11-16辭職是否必須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人身意外險能稅前扣除嗎
2021-03-22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嗎
2021-03-04人身保險受益人享有什么權利嗎
2020-12-17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保險公司不承擔或者免除承擔責任的情況
2020-12-25財產保險公司拒賠發生在什么情況下
2020-11-23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28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