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只有具備相應資質(zhì)的人才能夠持有槍支,否則的話就會構(gòu)成非法持有槍支罪,這是一種妨害社會管理的犯罪,只要是年滿16周歲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就都可以構(gòu)成此罪。但如果想要更加詳細的了解此罪的話,就需要從其犯罪構(gòu)成入手,接下來,律霸小編為您具體分析一下非法持有槍支罪犯罪構(gòu)成的內(nèi)容吧。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和國家對槍支、彈藥的管理制度。國家禁止任何個人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 1996年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明確規(guī)定,任何單位或個人非法持有、私藏槍支,都是違法犯罪行為。由于槍支、彈藥一旦失控,就可能成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被一些犯罪分子用來實施殺人、搶劫、綁架等違法犯罪活動,擾亂社會治安,危害公共安全。因此,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的行為,不僅嚴重破壞國家對槍支、彈藥的管理制度,而且危害公共安全。本罪的犯罪對象是槍支、彈藥,不包括爆炸物。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違反槍支管理規(guī)定,非法持有、私藏槍支的行為。所謂私藏,是指持有和隱藏槍支、彈藥的非法性。即違反槍支管理規(guī)定,未依法取得持槍證件而持有、攜帶槍支、彈藥,或者雖有證件但將槍支、彈藥攜帶出依法規(guī)定場所,或者在禁止攜帶槍支、彈藥的區(qū)域、場所攜帶槍支的行為。槍支、彈藥無論是他人贈予的,還是拾來的,或者是自己曾經(jīng)合法配帶、以后應交未交的,只要是未經(jīng)合法批準而私自持有、隱藏,都屬于本罪所要求的私藏槍支、彈藥的行為。但是,如果非法持有、藏匿的槍支、彈藥是自己非法制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的,應以非法制造、買賣槍支、彈藥罪或者盜竊、搶奪槍支、彈藥罪論處,不再另定私藏槍支、彈藥罪。所謂拒不交出,既包括私藏槍支、彈藥已被發(fā)覺,限令其交出仍抗拒交出;也包括私藏者未被發(fā)覺,但其明知應當交出而仍藏匿不交出。本罪屬于選擇性罪名,即具備持有、私藏行為之一,即構(gòu)成犯罪。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凡年滿16周歲、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成為本罪主體。單位也可成為本罪主體。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即明知是禁止私人持有的槍支、彈藥,而故意隱藏不交。如果不知道自己收藏的物品中有槍支、彈藥,因而沒有交出的,不構(gòu)成犯罪。
相關(guān)知識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立案標準
違反槍支管理規(guī)定,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非法持有、私藏軍用槍支一支以上的;
(二)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藥為動力發(fā)射槍彈的非軍用槍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壓縮氣體等為動力的其他非軍用槍支二支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私藏軍用子彈二十發(fā)以上、氣槍鉛彈一千發(fā)以上或者其他非軍用子彈二百發(fā)以上的;
(四)非法持有、私藏手榴彈、炸彈、地雷、手雷等具有殺傷性彈藥一枚以上的;
(五)非法持有、私藏的彈藥造成人員傷亡、財產(chǎn)損失的。
綜上可知,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和國家對槍支的管理制度,而在主觀上肯定是故意的,客觀方面主要是行為人實施了違反槍支管理規(guī)定,非法持有、私藏槍支的行為,構(gòu)成此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希望律霸小編帶來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你進一步了解非法持有槍支罪的相關(guān)知識。
非法持有槍支罪怎么處理
非法持有槍支罪判幾年?
哪些行為會觸犯非法持有槍支罪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二手房貸款不通過算違約嗎
2021-01-23撫恤金就是工亡賠償嗎
2020-11-15訴訟期間未申請財產(chǎn)保全,車輛可以過戶嗎
2020-12-23房屋中介費收取包括哪些內(nèi)容
2021-02-16二手房中介機構(gòu)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投保壽險時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壽險的保險金如何給付
2021-02-11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保險合同解除
2021-02-16賠對方7320元 保險公司僅付2139元
2020-11-09設(shè)立合資保險公司的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08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事故車停運,能要求保險公司賠償間接損失嗎
2020-11-09保險費率是如何確定的
2021-03-25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0-11-28土地轉(zhuǎn)包是否需要原承包者同意
2020-12-09我國的土地流轉(zhuǎn)政策是怎么樣的
2020-12-26東源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shè)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shè)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2-19公房拆遷款如何分割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