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脅從犯在受到脅迫時,雖有意志自由,但該自由是極其有限的。
只存在兩種選擇:要么接受脅迫者對自己的侵害,要么按照脅迫者的要求參與犯罪。無論選擇哪一個,他都將最終面臨不利的后果,而對兩者進行權衡,來自脅迫的危險更現實、更具緊迫性,因而在這種情況下脅從犯選擇犯罪具有不得已性,其主觀可恕性是明顯的。從另一方面看,它實際上是個人合法權益與國家、公共、他人的合法權益在被脅迫者心中的權衡,此時,要求被脅迫者舍棄個人合法利益,保全國家、公共、他人的利益,是不現實的。也即,脅從犯的適法期待可能性較差,那么刑法對其譴責與非難的程度就應相應降低。
第二,對脅從犯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也是分化犯罪分子的需要。
“法律應盡少促成犯罪同伙之間可能的團結”,本來脅從犯與其他共犯之間的結合就缺乏緊密性,在追究刑事責任時,對其與其他共犯區別對待,就會徹底打碎脅從犯與這些犯罪分子的聯結,從而有利于案件的偵破和審判。否則,便是將脅從犯推向共同犯罪人一邊,不僅有失法律公正,也徒然增加訴訟成本。
根據脅從犯的特點,考慮到與其危害程度相似的避險過當的歸責原則及我國對脅從犯一貫的立法精神, 筆者以為,脅從犯應是一個法定減輕或者免除刑罰處罰的情節。實踐中,在具體適用該情節的處罰原則,即在減輕、免除處罰以及減輕幅度的選擇上,應綜合考慮下列因素:
(1)脅從犯所參加的犯罪的性質。犯罪性質越嚴重,脅從犯的罪行也就愈重,處罰也自然要重一些。對于參與殺人、爆炸等嚴重犯罪的脅從犯,不宜免除處罰。
(2)脅迫的內容。脅迫強度與脅從犯意志被限制的程度成正比,與刑事責任的大小成反比。脅迫的內容中,剝奪生命為重度脅迫,損害健康為中度脅迫,損害財物、名譽、剝奪自由為輕度脅迫,因輕度脅迫而犯罪的,不宜免除處罰。
(3)脅迫的持續時間。脅迫的持續時間距被脅迫者完成犯罪越近,被脅迫者的被動性越強,故其刑事責任也應較輕。對于始終處于脅迫之下的脅從犯,可考慮免除處罰。
(4)脅從犯是否具有職務上、業務上的特定義務。對于特定義務犯,一般不能免除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勞務糾紛怎么調解
2021-02-28商品房買賣合同違約金的責任
2021-01-25物業私攬小區廣告收入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17財產保全擔保是什么,為什么要做財產保全擔保
2021-01-07貪污罪能否辦理取保候審
2020-12-22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民間房產抵押借貸流程
2021-01-03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公司名稱變更影響公司認證嗎
2020-11-11關于沈陽的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
2021-01-10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意外險保障范圍
2021-02-09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2020-11-22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受益人與被保人同時遇難死亡,保險要怎么賠
2020-11-26以房養老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06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