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犯罪是否不用承擔刑事責任
按實際情況青少年犯法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按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確定。
相關法律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
這里指的“必要的時候”,是指家中無人管教或者家長、其他監(jiān)護人缺乏管教能力、或者群眾、或者基層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強烈要求政府收容教養(yǎng)的時候,政府從社會保護的角度出發(fā),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
二、未成年犯罪父母要承擔責任嗎
未成年人犯罪已經(jīng)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盜竊、故意傷害等的罪名,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一般是其父母,父母有教導的責任和義務。
1、民事賠償責任
未成年人犯罪應由其獨立承擔刑事責任,父母不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犯罪行為造成國家、集體、他人經(jīng)濟損失的,根據(jù)《民法總則》相應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承擔全部民事賠償責任。
2、法定監(jiān)督責任
父母對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負有相應的道德責任及對未成人的成長負有的法定監(jiān)護責任,如父母怠于行使監(jiān)護責任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判定行為人是否需要對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的時候,一方面需要考慮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的時候,其年齡是否達到了刑事年齡要求;另一方面,也還需要考慮行為人在實施犯罪的時候,其精神狀態(tài)情況,看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不過,即使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其他的,比如民事賠償責任還是不能免除。
如何預防青少年性犯罪,怎樣防范青少年性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未成年非婚生子女撫養(yǎng)權怎么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辯護詞范文
2020-12-27合同到期未續(xù)簽單位是否要支付雙倍工資
2021-03-16被工廠辭退當天可以要工資嗎
2020-11-26先予執(zhí)行擔保書什么意思
2020-12-18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qū)別
2021-01-13哪些證據(jù)需要保全
2020-11-27因變更工時制度變更勞動合同協(xié)議是怎樣的
2021-01-19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qū)別有哪些
2020-11-25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單位沒給員工買社保發(fā)生工傷誰來賠償
2020-11-21什么是貨物運輸險
2021-01-24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先理賠再治病拖垮癌癥病人
2020-12-16交通事故保險不理賠怎么辦
2020-11-1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保險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21-01-22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的流轉有什么限制和原則
2021-01-18土地轉讓違法所得使用權的表現(xiàn)形式是什么
2021-03-03某土地轉讓合同糾紛請求市政府協(xié)調解決的請示
2020-11-27城中村拆遷,是按房屋實際面積補償還是按人均安置面積補償
2021-03-16城市拆遷有土地使用證和房產(chǎn)證能多要補償嗎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