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勞動法》、《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等法律的規定,仲裁是勞動爭議案件的前置程序,那么,在司法實踐中,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勞動仲裁前置程序?律霸小編馬上為大家介紹。
《勞動法》第79條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了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程序,對于這一規定的理解有些人可能認為所有的當事人都必須仲裁程序,如果在訴訟階段發現有些當事人沒有經過仲裁程序,即在訴訟階段追加被訴單位,那么就應當對沒有仲裁程序的當事人的有關實質性權利義務不予考慮不予裁判。對于這種理解,筆者認為不符合有關法律規定和立法的精神。
首先,法律所規定的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前置,實指勞動爭議這一事實經過仲裁程序,并非要求所有的當事人都經過仲裁程序。如果要求所有的當事人都經過仲裁程序,只會增加當事人的訟累,不符合立法的目的和愿意。設定仲裁程序前置,其目的旨在勞動爭議盡量在專業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解決,以免增加人民法院的負擔。仲裁程序中有不當之處,訴訟中應當予以糾正。
其次,《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的規定,必須共同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根據此規定,有理由認為在訴訟階段可以追加被訴單位的。
最后,一些地方性法規中也是明確規定在訴訟階段可以追加被訴單位的?!渡虾J懈呒壢嗣穹ㄔ?、上海市勞動局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意見》第16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以合同雙方為當事人;沒有訂立勞動合同的,以實際使用勞動力的單位為一方當事人。訂立勞動合同或未訂立勞動合同的單位與實際用人單位不一致的,或實際用人單位難以確定的,以及訂立勞動合同的單位與作出處理的管理單位不一致的,具有利害關系的單位均可列為當事人;仲裁時未列入的,訴訟中可依上述原則列為當事人。另外,《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條也作出了同樣的規定。國家法律法規或部門規章中雖然可以找到隱隱約約的描述,如勞動部辦公廳1997年月31日關于處理勞動爭議案件幾個問題的復函中第五條的規定等,但卻未見關于此問題明確的規定,但筆者認為,為快捷方便當事人解決糾紛,各地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可以以山東省和上海市的這一明確規定作為借鑒。
所以,為明確此問題,建議最高人民法院或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作出相關解釋,直接予以明確的規定。
以上內容就是我們律霸關于勞動仲裁前置程序如何理解的法律解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前置是要就勞動爭議這個事件必須經過仲裁程序,而非要求勞動爭議所牽涉當事人都有經過仲裁程序。如果你對此還有不明白的,歡迎隨時聯系我們專業律師。
勞動仲裁申訴書樣本
寫勞動仲裁申請書的注意事項
撤銷勞動仲裁申請書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增資糾紛的適用范圍
2020-12-28傷殘等級重新鑒定司法流程
2021-01-31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新民訴法關于財產保全的規定
2020-11-29離婚協議中六種無效的約定
2021-02-12贍養費的給付標準是多少
2021-03-03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申請財產保全需要多少費用
2021-03-06私人教育機構離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0-11-27解除勞動合同后是否要遵守競業限制
2021-03-10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實習期沒有工資需要簽合同嗎
2021-02-13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定值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1保險評估人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01蘇州一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
2021-03-09張某訴某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3-16車險理賠過期責任究竟在誰
2021-02-16財產保險合同中給付保險賠償金須遵守哪些原則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