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民事訴訟法中經常居住地
一、根據經常居住地定義確定
公民離開住所地最后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為經常居住地。但住醫院治病的除外。
公民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后至遷入另一地之前,無經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边@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確立的關于地域管轄的一般原則。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p>
二、根據經常居住地的背景確定
法院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經常居住地證明,原告可提供以下證明:
1、在當地派出所開具的暫住證明;
2、當地社區居委會提供的證明,出具證明信即可;
3、被告所在單位的工作年限證明。
但是,立案法院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經常居住地證明的情況雖普遍存在,卻不合情理。原被告一旦發生糾紛,訴至法院,被告不可能向原告提供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并且有的被告遠在千里之外;派出所也不會向被告以外的人出具關于被告的相關身份、住址證明等信息;因涉及個人隱私,被告住所地物管社區(村委會)通常情況下也不會向他人開具被告的居住證明;立案前,房管局一般也不會向律師出具任何證明。因此,原告起訴常住地的外地人常常面臨困境。
如果起訴的是異地公民,按照《民事訴訟法》第22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p>
三、確定經常居住地舉證材料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通常情況下,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如果能證明被告在戶籍所在地之外有經常居住地,則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以被告戶籍所在地提起訴訟的,可以提供當地公安機關出具的被告戶籍證明來證明被告的住所。但如果向被告經常居住地起訴呢?司法實踐中要求向人民法院提供以下證明材料,證明被告在經常居住地滿一年以上。
1、居住證,以及當地管轄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證明等;
2、街道、居委會、小區出具的證明等;
3、房屋權屬證書、繳費證明等;
4、房屋出租人出具的證人證言,房屋租賃合同書,房租繳費收據等;
5、各種繳費證明,如取暖費、電費、水費、衛生費、物業費等等的繳費憑證。
6、其他如受害人同事、朋友的證人證言等。
以上就是小編對相關問題進行的解答,大家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法律方面的知識,歡迎進入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新婚姻法新規定一女可以嫁倆男嗎
2021-03-12農民工被老板拖欠工資,如何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2020-12-15行政賠償是國家來賠償嗎
2020-12-20三維標志商標什么意思
2021-01-20離婚財產有哪些
2020-11-17沒領證再婚算重婚嗎
2020-11-13事實收養關系的認定
2020-11-28探視權與探望權的區別
2021-03-19男子只辦婚禮沒登記,婚姻是否有效
2020-12-25遺囑繼承的有效要求有哪些
2021-02-16什么是瀆職侵權罪
2021-02-14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費存在什么問你題呢
2021-01-05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食物中毒屬于意外險嗎,可以理賠嗎
2020-11-30發生哪些事故時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