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對損害商業信譽罪量刑處罰
根據《刑法》第221條規定: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二、怎樣判斷新聞報道是夠構成損害商業信譽罪
判斷新聞報道失實與否,必須經過調查研究,并非所有的報道失實都等同于“損害商業信譽”。
1、損害商業信譽罪入罪門檻很高,警方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記者故意捏造事實。記者報道即便失實,那也是名譽侵權的民事糾紛。
2、只要不是惡意的,即使事實有一部分與真實情況有出入,也不應該構成‘損害公司商業信譽’。
3、根據《公司法》第五條規定了公司必須守法經營,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公眾有權也有義務揭露公司丑聞,在任何一個法治國家中,媒體對違法亂紀的公司、高管進行質疑、批評和聲討,都是其“常規業務”。
4、法律上講,其一,除非警方能夠排除上市公司同相關方誣陷作者;其二,除非警方能證明該作者說寫的一切均是捏造的虛偽事實;其三,即使追究,要追究的也應該是報社及其法人代表。
5、因記者調查寫稿屬職務行為,且發稿也是報社的行為,故就算警方要追捕,也應根據刑法231條規定,追究報社的刑事責任,同時追究單位主管人員的刑事責任。中國有法人犯罪的規定。刑法30、31、和231條都有規定。
6、損害商業信譽行為一般發生在競爭對手之間,一般來說記者的負面報道并不至于構成這個罪名;其次損害商業信譽罪屬于故意犯罪,即明知是虛假事實而故意散布或捏造事實,如果不能證明記者的新聞報道故意捏造虛假消息,就不能說記者涉嫌這方面的罪名。
7、“商業信譽”無疑指向的就是“信用”和“名譽”。它是指社會公眾對具體商業主體的經濟能力、信用狀況等所給予的社會評價。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損害”商業信譽的行為都將構成犯罪。如該商業主體自身存在問題,經媒體曝光后信用大跌、名譽掃地,這種損害實則是由主體自身的問題所帶來的。而媒體行使輿論監督權并無違法,反應得到法律的保護。
損害商業信譽罪屬于經濟犯罪中的一種,而一般也是發生在商業競爭過程中。說實話,企業要發展壯大,其實可以通過一些正當的途徑來實現,若是想一些歪門邪道,比如通過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來打擊對方發展自身的話,那就是作繭自縛,最終還有可能讓自己身陷囹圄。
損害商業信譽罪怎么認定
損害商業信譽罪的內容有哪些?
損害商業信譽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廠拖欠工資怎么辦
2021-01-04房屋買賣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2-11盲人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0監察機關留置最長期限
2020-11-30最高法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08申請強制執行材料需要哪些
2020-12-22判決書生效后多長時間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1離婚財產分割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1-04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房本上寫的集體土地可以做抵押嗎
2020-11-10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概述
2021-01-03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怎樣改善保險經紀人的外部生存環境
2021-03-13保證保險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020-12-26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普通大貨車裝載硫酸發生事故的保險理賠
2020-11-20“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出了車禍保險需要立即報案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