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謝某,男,住上海市某區。
被告:李某,女,住上海市某區。
原告謝某與被告李某原系夫妻關系,雙方婚后因性格不和,于2005年7月12日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雙方簽署了一份,協議書中約定:位于上海某區的房屋歸女方所有,男方應協助女方辦理過戶手續。后來謝某并未積極協助李某辦理房屋過戶手續,雙方為此再次發生糾紛,李某準備通過法院責令謝某協助辦理過戶手續,但是謝某卻在李某提起訴訟之前搶先一步于2006年2月向法院起訴。
謝某在訴狀中稱:在與被告李某簽訂協議時,其正處于情緒激動狀態,后又草率地在前妻事先準備好的離婚協議上簽字。離婚后經過反復冷靜的思考,認為此離婚協議顯失公平,應予撤銷,李某應另行支付原告15萬元作為房子的折價款。
被告辯稱:雙方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簽訂了該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并沒有違反公平原則,因此不同意原告的主張,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審理結果:
法院認為:原告謝某與被告李某系夫妻關系,在離婚時,雙方自愿簽訂財產分割協議,約定房產歸被告李某所有,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現原告以協議顯失公平為由,主張撤銷該協議,請求重新分割夫妻財產,沒有法律依據。法院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案件爭議焦點及法律適用:
本案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雙方簽訂的協議是否可以撤銷。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9條之規定:男女雙方后1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法院應當受理;法院審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律師認為:這一司法解釋給出了撤銷或者變更夫妻財產分割協議的兩個法定條件:一、協議后一年內提出;二、因欺詐、脅迫而訂立。依據這一規定,顯失公平不是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法定理由。
另外,根據《民法通則》等相關規定:顯失公平的協議可以撤銷。但是因為離婚案件有其特殊性,在處理時,可能由于情感因素或者愧疚心理的影響,不能達到完全平均分割,離婚協議通常很難認定是否顯失公平,本案原告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僅以顯失公平為由請求核銷離婚協議中就沒有得到法院的認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庭審程序有什么
2021-01-29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不簽服務合同怎么辦
2021-01-31股權轉讓的流程大概要多久
2021-02-11虛擬貨幣是傳銷嗎
2021-01-08欠條沒有手印生效嗎
2021-01-02合同糾紛管轄法院約定不明確怎么辦
2021-01-07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2020-12-09房屋中介欺詐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31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投保人如果體檢不合格保費會退回來嗎
2021-01-23人身保險合同常見問題
2021-02-23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駕照被暫扣后駕車肇事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0-11-19出車禍了保險公司多久賠償傷者
2021-03-21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車沒保險被追尾了怎么賠償
2020-12-31為避車造成側翻致路人受傷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