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死亡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2019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官網公布《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根據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這個統計數據,對工傷職工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有直接影響。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說明: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故員工因工死亡的,近親屬可獲得三項費用,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三項費用標準如下:
1、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這個標準每年都會變化,一般每年至少增加數萬元。
公式: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
故2019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39251元×20=785020元。
因《工傷保險條例》在全國統一執行,故2019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全國統一標準為785020元,相比上年度的727920元,增加了57100元。這個標準沒有地域之分,全國統一。
2、喪葬補助金: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標準同樣每年會有變化。
公式:當地社平工資×6;
比如,依據京人社規發[2018]115號,北京目前社平工資為8467元,則喪葬補助金為8467元×6=50802元。
3、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
公式:配偶:死者本人工資×40%(按月支付);
其它親屬:死者本人工資×30%(每人每月);
孤寡老人或孤兒: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初次核定時上述撫恤金之和應≤職工月工資(按月計算)。
注:以上標準均基于《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及最新統計數據歸納總結。
二、有關法律規定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員工因工死亡的,在作出認定之后,就應當對其近親屬作出相應的工亡賠償,這涉及到的項目主要有三項,包括喪葬費、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以及供養親屬撫恤金。其中各個需要供養的親屬撫恤金加起來不能高于死亡員工生前的工資。另外,對于不同身份的供養親屬,規定的不錯標準也不一樣。
工傷死亡賠償金由誰支付
在單位工傷死亡賠償的項目有哪些?
工傷死亡賠償單位要支付多少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開庭后的程序
2021-03-19如何辨別連鎖加盟項目的真假騙局
2021-01-18新婚姻法財產公證程序
2021-03-23網簽可以作為抵押物嗎
2021-03-12擔保法保證期間的規定
2020-12-08農村土地征地程序是什么
2020-11-12家庭婦女離婚后能要贍養費嗎
2021-01-11家庭婚姻矛盾鬧事謾罵侮辱的離婚處理
2020-12-20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合同法欺詐撤銷的相關規定
2020-12-27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解除勞動合同之后多久生效
2020-12-17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人身保險理賠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1-16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保險公司何時不用賠償
2020-12-02報保險需要原件嗎
2021-03-10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五條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