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勞動合同解除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工傷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賠償的計算方式為: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如單位不執行可向勞動局申請仲裁
勞動合同法中有明確規定。第四十二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條 勞動合同期滿,有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應當續延至相應的情形消失時終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的終止,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執行。
二、工傷員工主動提出離職會有什么弊端?
一是失去申請重新鑒定傷殘等級的權利。《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工傷職工或其近親屬、所在單位或者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而如果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而獲取工傷待遇補償后,即失去了傷情加重可申請重新鑒定勞動能力的權利。 重新鑒定傷情加重等級變化后待遇有何不同?沒有明確規定。
二是失去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的權利。《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需治療的,享受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工傷待遇。即復發后可以繼續依法享受醫療費、伙食補助費、輔助器具的報銷以及停工留薪期待遇等。但此規定的前提是職工與用人單位仍履行勞動合同,保留工傷保險關系。如《江蘇省勞動仲裁疑難問題研討會紀要》(蘇勞仲委【2007】6號)指出,用人單位與工傷職工已終止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關系,工傷職工也已一次性領取了相關工傷待遇,由工傷職工舊傷復發需要繼續治療而引發的爭議,仲裁委應不予受理。現實生活中,隨著物價上漲,醫療費用愈來愈高,極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形:職工在解除后工傷復發甚至傷情加劇,而后續的治療費數額遠遠超過了解除時所獲得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導致生活陷入困境。
其它損失還有:
(一)是失去了享受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權利。根據《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在用人單位無過錯的前提下,由職工自己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無須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二)是失去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權利。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在未就業期間,依法不能按月領取失業保險金。 就工傷職工主動解除勞動利益得失一事,用人單位要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引導,并進行針對性的解讀。工傷職工應清楚地了解工傷待遇政策,以便做出理性選擇。
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那是建立在工傷事故已經基本處理完畢之后員工主動提出來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下。如果是在工傷事故處理期間公司就單方面的解除了勞動合同的話,賠償標準按照實際工作年限來計算,工傷事故處理期間單位是不能解除勞動合同的。
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要補償員工嗎?
勞動合同法補償金是如何規定的
單位不簽勞動合同怎么舉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錢未借到先扣利息,借款數額怎么確定
2021-02-20支票有效期
2021-01-06老板一直拖工資怎么辦
2020-11-25女方協議離婚共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權、債務分擔怎么寫
2020-11-16按揭房能否再次擔保抵押
2021-02-03交叉要約能否直接成立合同
2021-01-10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車禍受害人能告保險公司嗎
2021-01-27存款保險的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22保險證等不等于保險憑證
2021-03-15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哪些
2020-12-05人身保險可不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承包合同與租賃合同的區別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