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察機關不不批準逮捕跟蹤監督的措施是什么?
檢察機關不不批準逮捕跟蹤監督的措施一般就是取保候審,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依據《新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二、不予批捕的情形
1、《刑訴法》第15條規定的以下情形不予逮捕: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2、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較輕,且沒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于逮捕:
(1)犯罪嫌疑人是預備犯、中止犯、或者防衛過當、避險過當的。
(2)主觀惡性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從犯、脅從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現或積極退贓、賠償損失、確有悔罪表現的。
(3)過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現,有效控制損失或者積極賠償損失的。
(4)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雙方根據刑訴法的有關規定達成和解協議,經審查,認為和解是行為人自愿、合法,而且已經履行或者提供擔保的。
(5)犯罪嫌疑人是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學生,本人有悔罪表現,其家庭、學校或者所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備監護、幫教條件的。
(6)年滿7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我國現在沒有完善的跟蹤監督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制度,特別是在不批準逮捕之后,最為有效的措施就是取保候審。與此同時,案件偵查階段對犯罪嫌疑人的跟蹤監督制度也比較缺乏立法約束,基本上是公安機關認為有必要的話,就可以跟蹤犯罪嫌疑人。
逮捕時限規定的是多久
檢察院批準逮捕后需要換押嗎
法院批準逮捕誰決定下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教授猥褻學生,學生是否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8治安處罰會影響政審嗎
2020-12-17沒有在第一時間認定工傷怎么辦
2020-12-25商標侵權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08p2p非法集資資金如何追回
2021-02-10違法但不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24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開假匯票承兌5萬如何處罰
2021-01-02房屋作為遺產如何分割
2020-11-24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公司倒閉簽約新公司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30勞動合同是實習期過后簽的嗎
2020-11-16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走人行道撞了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5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