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賠償如何計算?
工傷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賠償的計算方式為: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如單位不執行可向勞動局申請仲裁。
二、工傷員工主動提出離職會有什么弊端
一是失去申請重新鑒定傷殘等級的權利。《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工傷職工或其近親屬、所在單位或者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而如果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而獲取工傷待遇補償后,即失去了傷情加重可申請重新鑒定勞動能力的權利。 重新鑒定傷情加重等級變化后待遇有何不同?沒有明確規定。
二是失去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的權利。《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需治療的,享受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工傷待遇。即復發后可以繼續依法享受醫療費、伙食補助費、輔助器具的報銷以及停工留薪期待遇等。但此規定的前提是職工與用人單位仍履行勞動合同,保留工傷保險關系。如《江蘇省勞動仲裁疑難問題研討會紀要》(蘇勞仲委【2007】6號)指出,用人單位與工傷職工已終止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關系,工傷職工也已一次性領取了相關工傷待遇,由工傷職工舊傷復發需要繼續治療而引發的爭議,仲裁委應不予受理。現實生活中,隨著物價上漲,醫療費用愈來愈高,極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形:職工在解除后工傷復發甚至傷情加劇,而后續的治療費數額遠遠超過了解除時所獲得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導致生活陷入困境。
其它損失還有:
(一)是失去了享受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權利。根據《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在用人單位無過錯的前提下,由職工自己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無須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二)是失去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權利。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在未就業期間,依法不能按月領取失業保險金。 就工傷職工主動解除勞動利益得失一事,用人單位要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引導,并進行針對性的解讀。工傷職工應清楚地了解工傷待遇政策,以便做出理性選擇。
在員工的工傷療養期間,無論員工與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是否到期,在醫療期內都是不可以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否則將會面臨著數額巨大的賠償金。如果是員工主動提出離職,單位雖然不需要進行賠償,但是員工卻失去了相應的一系列本該可以享受的權利,應當慎重行事。
解除勞動合同書簽字后還有經濟補償金嗎?
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幾種
哪些情形用人單位不用提前通知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勞務糾紛怎么調解
2021-02-282015年鄭州關于國有土地上征收補償的實施意見明確補償條件
2021-01-03微信被騙報警當地不受理該怎么辦
2021-01-06工傷認定過期怎么辦,工傷認定超期的后果有哪些
2021-02-01催款律師函費用是多少
2021-02-14父親被判刑,家人可以申請低保嗎
2021-01-19簡易程序案件的舉證期限由誰確定
2020-11-21父母去世房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1-03-23離婚房產糾紛如何解決
2020-12-18違法建筑買賣合同可否應予受理
2021-03-03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煤礦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24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決定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3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
2021-02-10發生車禍后保險都賠哪些費用
2020-12-05投保人解除合同需要經被保險人同意是否合法
2021-01-07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1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