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刑違背社會契約。同樣是社會契約論的信奉者,意大利學者**利亞認為社會任何人均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權,也不可能通過契約將之交與他本人的統治者,因為人的生命權是天賦的,是一種特殊的權利。他認為,人們為了共同生活而被迫犧牲自己的一部分自由,但并不是無限制的,而是盡可能少的交出自由,更不可能將處置自己生命的權利交出,因而死刑是違背社會契約的,屬于權力的濫用。
2、死刑不具有最大威懾作用。死刑廢止論者宣稱: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那些保留死刑甚至大量適用死刑的國家和地區的治安好于那些廢除死刑或很少執行死刑的國家和地區的社會治安。因此沒有證據支持死刑比終身監禁具有更大威懾力。此外,對于一部分罪大惡極,明知自己一經審判就會判處死刑的人而言,死刑的最大威懾作用已經不復存在,反而會因為反正都是一死的想法而無所顧忌的犯罪。
3、死刑是野蠻之刑。死刑產生于原始復仇習慣,因而是野蠻的標志,有悖社會的進化和人性。**利亞認為“體現公共意志的法律憎惡并懲罰謀殺行為,而自己卻在做這種事情;他阻止公民去做殺人犯,卻安排一個公共的殺人犯”
4、死刑對于個別預防是不必要之刑。死刑以剝奪人的生命為內容,而對生命的剝奪同時構成對再犯罪能力的徹底剝奪。因此,死刑所具有的無與倫比的剝奪犯罪分子的再犯罪能力功能。那么,死刑對防止犯罪人再犯罪是一種不必要的刑罰。
5、死刑誤判難糾。人死不可復生,死刑一旦被誤判,受刑人的生命不可挽回,如果在終身監禁的情況下,即使誤判,受刑人的自由也可部分地恢復。由于死刑是以徹底剝奪罪犯再犯可能性的最嚴厲的刑罰,一經執行,罪犯的生命就再無恢復的可能性,并且錯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可回避。英國法理學家哈-特就曾指出:“只要發現有一個無辜者被處死,盡管這種危險小,對死刑便不能漠視,這種危險性是一種不能容忍的危險。”死刑的不可恢復性剝奪了罪犯改過自新、立功贖罪的機會,同時死刑的錯判嚴重的侵犯了人權,破壞了司法的權威。這也是死刑應該予以廢除的重要原因
各國有其特有的國情,死刑應以本國的國情作為存廢的根據,盡管死刑的存在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它作為一國懲治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手段,特別是在犯罪率較高的國家,其實際社會作用是很明顯的。因此,死刑的存廢主要應從本國國情出發,綜合考慮諸如民意等因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關系能否主張人身損害賠償
2020-11-12上班時間腦梗如何賠償
2020-12-08申請認定馳名商標的三種途徑是什么
2021-03-12私刻公章構成表見代理嗎
2021-01-24主合同找不到了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3-19按份共有房產已過戶可以贈與嗎
2021-01-23最新(2008)勞動合同范本
2020-12-19實習期自我評價
2021-03-07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上訴案
2021-01-12被保險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2-21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鼓勵保險公司承保火災公眾責任保險
2021-02-03如何簽訂酒店承包合同
2020-12-28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2021-01-21一房2個戶口拆遷怎么安置
2021-02-23農村拆遷宅基地如何賠償
2021-02-14拆遷房沒有房產證能獲得補償嗎
2021-03-17國家征地拆遷補償標準主要由什么組成
2020-11-24拆遷安置與戶口規定是什么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