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刑犯臨刑前,應給予必要的心理矯治和法律救濟;
2.死刑犯臨刑前,應該安樂、祥和地死去,而不應掙扎著痛苦地死去;
3.施行“臨刑關懷”的目的,不是同情死刑犯,而是同情“人之死”,以達到社會教化的目的。
那么,具體而言,應該如何對死刑犯施行“臨刑關懷”呢?筆者認為,首先應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在試行一段時間后,再上升為法律。這些制度應該包括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實行預先告知制度。預先告知是指預先告知死刑犯執行死刑的時間,而不是一審宣判死刑,或二審裁定維持原判的時間。除告知執行時間外,還要告知執行地點和方式;除告知死刑犯本人外,還要告知其家屬及全社會。宣布對死刑犯執行死刑至少應提前24小時告知,使死刑犯對自己的死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有關部門有一定的時間施行“臨刑關懷”。
2.心理輔導和安慰。死刑犯從宣判到執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此間,如果對死刑犯給予一定的疏導與安慰,死的恐懼便會有所減輕,因此對死刑犯給予心理輔導與安慰是十分必要的。對有宗教信仰的死刑犯,除必須進行心理輔導外,允許讓其所屬教會給予舉行簡樸的宗教告別儀式,以安慰死刑犯,如做彌撒、超度等。
3.允許親朋與死刑犯訣別。死刑犯被執行死刑,雖說是罪有應得,但痛苦的并不僅是死刑犯本人,還有死刑犯的親戚朋友,特別是其父母兄弟妻兒。允許親朋與死刑犯訣別,既撫慰了死者,又平息了其親戚朋友,平息了這一小群人的悲傷和可能會引發的仇恨。
4.實行“安樂死”,即實行注射方式。人類社會從最初的殘暴刑罰開始,逐步過渡到槍決、電椅、注射等,說明人類正朝著文明的法制社會進步。現代社會已經一致公認,只有注射死刑才是最文明的死刑執行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逃逸的6種不認定情況
2021-02-16采購人未公布政府采購項目采購標準如何處罰
2020-12-11中國駐外使領館可以辦理哪些公證?
2021-01-26死刑核準期間能否申訴
2020-12-20被擔保合同是什么
2020-11-17借條和欠條的訴訟時效
2021-02-09法院起訴離婚的程序有哪些
2021-01-19涉臺結婚提交的材料是什么
2020-11-18夫妻一方是精神病人的婚姻有效嗎
2020-12-13母親再婚后兒子去世能享受贍養費嗎
2020-12-10管轄權異議申請可以郵寄嗎
2021-03-15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2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成立業主委員會流程有哪些
2021-01-16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如何處理員工擅自離崗的事件
2021-03-09單位吊銷了勞動關系是否自動解除
2020-12-15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