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法定監護。我國《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二是指定監護?!睹穹ㄍ▌t》第17條第2款規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翱芍覈⒎ㄉ?,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由有關組織指定;二是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后一種的必經程序,即對于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申請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并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
設立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按照《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后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條規定,“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鑒定條件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為限?!睂τ诓荒芡耆嬲J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應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親屬得依《民法通則》第17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若近親屬就監護人的確定發生爭議,則應由有關單位或組織指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喝多少酒就達到酒駕標準
2020-12-23離婚糾紛如何立案登記
2020-11-10無證醉駕怎么處罰2020,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7什么是破產債權
2021-03-02監護人能抵押孩子的房產嗎
2020-11-18家庭暴力導致離婚案例
2020-12-25談法人型聯營合同終止后續法律問題的處理
2020-11-16房屋中介費可要求退還嗎
2020-12-20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投資商業地產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超過60歲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2-10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上了老賴黑名單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01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保險公司怎么確認騙保
2020-12-23保單遺失,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1-30車輛超載事故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3-21公眾責任險費率
2021-01-26土地出讓金是收益金嗎
2021-02-13被拆遷人對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有意見咋辦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