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指定監護人程序是如何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怎么認定
所謂的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構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條件為“未滿十周歲”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即年齡和認識判斷能力,只要二者具備其一即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不滿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一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實施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二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三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其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按照人的精神狀態、精神疾病來判斷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時,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公民的權利能力問題,所以必須經過嚴格的法律程序,
1、被申請宣告人必須是精神病人;
2、必須經利害關系人申請;
3、以法定程序宣告;
4、必須由法院以判決的形式宣告。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征地政府敗訴會被追責嗎
2021-02-09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如何計算票據貼現利息
2020-12-05合同甲方乙方如何確定
2020-12-30交警如何開責任認定書
2020-11-16三部門:推動婚戀交友平臺實名認證,嚴打婚托婚騙
2021-03-04商業銀行解散是否需要申請
2020-12-16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合同糾紛敗訴方跑路了怎么辦
2021-01-08勞務合同甲方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4勞動糾紛多久過起訴期
2021-02-28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關于對保險法第17條規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答復內容是什么
2021-01-17雇主侵占雇員保險金 不當得利被判返還
2021-03-04什么是土地經營權的轉包和出租
2021-02-14土地出讓金的返還費用有哪些
2021-01-20對城中村拆遷補償不滿意應該怎么維權
2021-03-05在征地公告發布前種樹能不能獲得拆遷補償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