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監護人
法定監護人,法律術語。監護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對特定自然人的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監護主要是保護民事行為能力欠缺者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法定監護人就是具有監護責任的對象。
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二、監護人的義務
監護人員負有保護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義務。在實施義務教育中,初中生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主要應承擔如下義務和責任:
1、必須按時送適齡的子女或其他被監護人人學;
2、必須保證適齡的子女或其他被監護人接受完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不得讓他們中途停學;
3、應按規定,交納政府規定的義務教育雜費;(生活確實困難,無力支付雜費的家庭可向就讀學校提出申請減免)。
4、必須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配合學校教育好子女或其他被監護人,使孩子能健康成長。
根據《義務教育法》第十五條規定,對于那些未經批準,拒送子女或被監護人人學,以及讓正在小學、初中就學的子女或被監護人中斷學業的家長,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分別情況,給予批評教育,罰款或其他行政處分,開采取有效措施,責令他們送子女或被監護人人學。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法定監護人可以是多人嗎?”的相關法律知識。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法定監護人可以是多人的,它是擇優確定監護人的。如果大家還有其它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識,律霸網也提供在線法律知識咨詢,歡迎大家進行法律知識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注銷原因有什么
2021-03-18醫療糾紛主治醫師要賠償嗎
2021-03-08土地征收補償計算公式
2021-02-21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技巧
2021-01-18夫妻抵押離婚后擔保失效嗎
2021-02-02辭退、除名和開除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9如何寫離婚協議書?
2021-02-14買賣合同糾紛能否申請司法鑒定
2021-01-06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陜西西安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
2020-12-06強制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1-01-26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哪些屬于保險公司賠償的范圍
2020-11-20保險合同中單務合同在什么情況下簽訂
2020-11-25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汽車被盜,保險公司有義務把車從外地取回來嗎
2021-02-2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企業改制土地轉讓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