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訴訟中,涉及到很多關鍵的日期,比如三天、七天和一個月等。比如公安機關向檢察院提交刑事案件后,檢察院會在三日內決定是否起訴。關于期間的規定,刑事訴訟法103條到105條件進行了詳細說明。那么刑訴法104條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我們一起通過小編的這篇文章了解下吧。
一、刑訴法104條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四條:當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而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五日以內,可以申請繼續進行應當在期滿以前完成的訴訟活動。
期間的恢復是指當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而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5日以內,可以申請繼續進行應當在期滿以前完成的訴訟活動的一種補救措施。
二、刑事訴訟期間的恢復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期間的恢復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當事人提出恢復期司的申請。刑事訴訟法將提出申請期間恢復的主體限定為當事人,而不是所有的訴訟參與人。
2、期間的 耽誤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有其他正當理由。例如,發生地震、洪水、臺風、戰爭、大火等當事人本身無法抗拒的自然和社會現象或者是當事人發生車禍、突患嚴 重疾病等情況,使當事人無法進行訴訟行為。
3、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障礙消除后的5日以內提出。這是對當事人申請恢復期間的時間要求。
4、期間恢復的申請經人民法院裁定批準。對有些當事人的申請,人民法院可能認為不符合法定條件而作出裁定不予批準。由此可見,當事人只有申請權,而人民法院有批準權。
三、刑訴法關于期間的規定是什么?
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算在期間以內,法定期間不包括路途上的時間。上訴狀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滿前已經交郵的,不算過期。期間的最后一日為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滿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間,應當至期滿之日為止,不得因節假日而延長。
綜上所述,刑訴法104條是關于期間方面的規定,其明確提出,當事人因為不可抗力導致期限耽誤的,可以申請期限恢復,繼續進行訴訟活動。按照規定,期間的恢復要滿足一定條件才行,包括提出主體是刑事案件當事人、應該在障礙消除后五日內提出、并且要經過法院的批準。
刑事訴訟二審應當發回重審的情形有哪些?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減資未通知債權人怎么辦
2021-02-21強制性標準具體包括哪些標準
2020-12-17律師函范文
2020-12-02解約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
2020-11-24根據侵權責任法能否主張被撫養人生活費
2021-01-26子女在支付老人贍養費時要注意什么
2020-12-09對強制執行費用不服的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15婚姻關系中的共同收益包括什么
2020-12-26勞動工傷基本賠償項目是什么
2020-12-20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客戶不按照合同履行條款怎么辦
2020-11-30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
2021-01-09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失業保險基金損失是否可以追回
2021-03-23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再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1-26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2020-11-30保險合同簽訂和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