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負刑責可以不承擔精神損害賠償嗎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均規(guī)定: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這主要是考慮到刑事被告人往往沒有賠付能力,且已經接受刑事處罰,不應再要求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二、刑事責任年齡是多少
1、已滿 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己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14周歲—16周歲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5、實施犯罪時的年齡,一律按照公歷的年、月、日計算。過了周歲生日,從第二天起,為已滿周歲。
6、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
7、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對犯罪時的年齡沒有查清,而又關系到應否追究刑事責任和判處何種刑罰的公訴案件,應當退回檢察院補充偵查。
8、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及死緩。
9、已滿75歲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0、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三、刑事責任構成條件
具備犯罪構成要件(見犯罪)是負刑事責任的依據。犯罪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律規(guī)定的年齡,主觀方面存在故意或過失,犯罪客體和客觀方面要件必須是行為人的行為侵犯了刑事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已構成犯罪,行為人才應負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不具備犯罪構成要件,不危害社會,或者法律明文規(guī)定不負刑事責任,則無刑事責任可言。例如,無責任能力人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或因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履行有益于社會的業(yè)務上的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官司沒錢請律師該怎么做
2021-01-24小區(qū)收費停車場被盜無監(jiān)控如何維權
2021-02-01海事訴訟被請求人的財產包括哪些
2020-12-19遺囑存放在遺囑執(zhí)行人處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02軍婚起訴離婚的程序
2021-03-18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1-28過錯方起訴離婚孩子怎么判
2020-11-29高校畢業(yè)生簽的三方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小孩子在商場受傷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11如何避免購房定金糾紛
2021-02-13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有什么區(qū)別
2020-12-31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qū)”是什么
2020-12-19建筑工程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1-03-01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貨損保險合同代理是如何發(fā)生的
2021-02-21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從《保險法》的角度看待保險人的賠付
2020-12-01保險公司應履行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