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有、使用假幣是否構成犯罪
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但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明知是假幣而持有、使用,總面額在四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屬于“數額較大”;總面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屬于“數額巨大”;總面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特別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怎樣認定持有、使用假幣罪?
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貨幣管理制度。持有或者使用偽造的貨幣的行為危害或已經危害國家貨幣流通秩序,妨害國家貨幣管理制度。
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上表現為持有、使用偽造的貨幣,數額較大的行為。
所謂持有,是指控制、掌握偽造的貨幣的行為。具體來說,它既可以是行為人把偽造的貨幣帶在身上、藏在家中或其他地方,也可以是把偽造的貨幣委托他人保管,處于自己支配的范圍之內。不管行為人持有偽造的貨幣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只要能證明行為人確實掌握、控制了一定數額的偽造的貨幣,即符合本罪的行為特征。所謂使用,是指將偽造的貨幣冒充真幣而予以流通的行為。一般來說,接受貨幣的對方并不知該貨幣屬于偽造的貨幣,因此這種使用帶有欺騙的性質。至于使用的具體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有的用以購買商品,有的用之償還債務,有的借予他人,甚至有的充當賭資等。具體使用方法不影響本罪的行為方式特征。
持有、使用偽造的貨幣行為還必須是數額較大的才能構成本罪。對于“數額較大”,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偽造國家貨幣、販運偽造的國家貨幣、走私偽造的貨幣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販運偽造的國家貨幣罪的起點數量規定,以“總面值1000元以上或者幣量100張以上”作為認定標準。未達到上述起點數額的,即使存在其他嚴重情節,也不能認為構成本罪。
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其持有、使用偽造貨幣的行為都可構成本罪。
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仍非法持有與使用,如受他人的蒙蔽、欺騙誤以為是貨幣而為之攜帶或保管的,在出賣商品、經濟往來等活動中誤收了偽造的貨幣后不知道而持有或使用的等,因不具有本罪故意而不構成本罪。但誤收后發現為偽造的貨幣仍繼續持有或使用的,仍可構成本罪而按本罪論處。所謂明知,既包括對偽造的貨幣的確知,即完全知道所持有、使用的貨幣是偽造的,也包括對偽造的貨幣的可能知,即對持有、使用的貨幣雖然不能完全肯定是偽造的,但卻知道其有可能是偽造的。至于犯罪的動機則多種多樣,但不能出于走私、偽造、出售、購買、運輸以及金融工作人員出于購買及以假幣換取真幣等罪的故意,否則應構成他罪,而不是本罪。另外,明知他人持有的是偽造的貨幣,而代為收藏,對于他人則是本罪的故意,而對于收藏人,則由于不具有實際上的支配與控制力,因此,其故意的內容則是幫助他人窩藏贓物,構成犯罪的,應以窩藏贓物罪論處
使用假幣行賄,最然假幣不具有社會流通性、不具有貨幣價值,但是行賄人的這個行賄會對社會造成危害,他使公職人員的廉潔性遭到破話,讓國家的政府體系中滋生了蛀蟲。因此很多時候我們看似不成立的違法行為,也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以上,如果對于這方面的知識還有什么疑問,歡迎大家到律霸網咨詢,我們將提供專業的律師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2021-03-10職工承諾不繳社保,單位不繳算不算違法
2021-02-08勞務派遣安全事故如何認定
2020-12-31經偵傳喚可以不去嗎
2021-03-20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撫養權變更有期限嗎
2021-02-23離婚時一方主張財產是個人財產應提供什么樣的證據
2021-02-22辭退也要簽字嗎
2021-03-15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房屋私自改造出租合法嗎
2020-12-24一個員工是否可以跟兩個公司簽勞動合同
2021-01-05勞務派遣資質是否全國有效
2021-02-10拖欠農民工工資兩年內怎么處罰
2021-03-19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保險合同中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是什么
2021-02-28入保5天后意外身亡 小冬的保險何時生效
2021-01-14保險產品誰打造
2021-01-27賠對方7320元 保險公司僅付2139元
2020-11-09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具體流程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