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偷稅罪的認定標準問題上,我們需要注意區分幾個界限
1.注意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有關規定,納稅人進行偷稅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的10%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偷稅受過行政處罰兩次以上又偷稅的。這里“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是指接近上述數額標準且已達到該數額80%以上的。符合上述兩種情形之一的,就應當立案偵查。
2.正確區分偷稅與漏稅的界限。偷稅與漏稅是兩種性質不同的行為。前者是指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采取欺騙、隱瞞的手段,逃避納稅義務,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者已扣、已收稅款的行為;后者是指由于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過失而發生漏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者已扣、已收稅款的行為,如由于不了解、不熟悉稅收法規和財物制度或因工作粗心而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等。區別兩者的關鍵要看行為人是否有故意,偷稅是直接故意的行為,而漏稅則是過失行為,不構成犯罪,可由稅務機構依法補征所漏繳的稅款,并依法收取滯納金。
3.偷稅與挪用稅款的界限。有些納稅人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常將應繳納的稅款不上繳,隨意挪作他用,造成稅款無法按時繳納,這種挪款的行為與偷稅行為是有區別的,其主要區別在于主觀用意不同。如果挪用稅款是為欺騙、隱瞞應納項目和經營利潤,達到非法獲利的目的,則應以偷稅罪論處;如果由于資金緊張,暫時挪用稅款,待資金周轉后便及時繳納稅款的,不應作為犯罪.則應作為違反財經制度處理。
4.本罪與行賄罪的界限。如果納稅人僅僅向稅務人員行賄,并沒有采取欺騙、隱瞞的手段逃避納稅義務,則應按行賄罪處理;如果納稅人在行賄的同時,又采取了欺騙、隱瞞的手段來逃避納稅義務,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數額較大的,則應按行賄罪和偷稅罪實行數罪并罰。
綜合上面的介紹,在偷稅罪的認定標準問題上,要注意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等四個方面的問題。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偷稅與挪用稅款的界限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級醫療事故賠償哪些項目
2021-02-09農村的房子國家怎么征收
2021-03-15發生糾紛后怎樣找個靠譜的律師
2021-03-19抵押聲明是否證明抵押擔保成立
2021-02-19公司開空頭發票負責人逃跑構成刑事犯罪嗎
2020-11-13涉外婚姻辦理結婚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1可以對支付令提管轄異議嗎
2020-12-03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家庭冷暴力多久可以離婚
2021-02-23什么是駁回訴訟請求
2020-12-02崗位調動與集團公司的勞動合同會自動終止嗎
2020-12-29股東之間能有競業限制嗎
2021-01-13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車輛被扣貸款保險賠償嗎
2021-03-16無證駕車撞傷行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7土地承包應當進行哪些程序
2020-11-17農村征地拆遷維權過程中如何收集證據
2021-01-15農村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1農村征地的主體是誰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