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訟時效中止和中斷的條件各包括哪些?
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四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
(三)繼承開始后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四)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條件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認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綜合上面所說的,訴訟時效是可以中止也可以中斷的,但兩者的條款有很大的不同,中止一般是在訴訟時效的最后六個月才能進行實施,而對于中斷一般只要不過訴訟時效都是可以實施的,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就要看自己是符合哪一種情形。
訴訟時效中止的計算是怎么樣的?
借條的訴訟時效中斷有哪些法定事由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都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怎么辦
2021-02-24依法不追究原則有哪些
2020-12-21怎么查自己是否有罰單
2020-11-14監視居住手機被監聽嗎
2021-01-31爭議存在時是否可暫緩履行合同
2020-11-25無產權證房產轉讓可否公證
2021-03-04競業限制在合同中有效嗎
2020-12-26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將工程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1-15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個人旅游意外保險條款
2021-01-04婚嫁保險有什么用
2021-02-15出口產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土地轉讓免費怎么寫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