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是否構成犯罪
在我國,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
實施積極的安樂死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所謂安樂死,通常是指為免除患有不治之癥、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囑托而使其無痛苦地死亡。安樂死分為不作為的安樂死與作為的安樂死。不作為的安樂死(消極的安樂死),是指對瀕臨死亡的患者,經其承諾,不采取治療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維持裝置)任其死亡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故意殺人罪。安樂死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沒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安樂死(本來的安樂死、真正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犯罪;
(二)是具有縮短生命危險的安樂死(間接安樂死)。這種行為雖然具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危險,但事實上沒有縮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殺人罪;
(三)是作為縮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樂死(積極的安樂死),即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結束其生命的方法。
現世界上只有個別國家對積極的安樂死實行了非犯罪化。而我國對于安樂死還是持反對態度的。
實施條件
對重度精神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及處于不可逆昏迷中的植物人,實施使其在無痛苦感受中死去的行為。
狹義專指對身患絕癥、臨近死亡、處于極度痛苦之中的患者,實施促使其迅速無痛苦死亡的一種方式。又稱無痛苦死亡。一般多指后者。各國對安樂死是否合法存在爭論。持肯定態度的學者認為安樂死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從現代醫學知識和技術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癥并已臨近死期;
2、病人極端痛苦,不堪忍受;
3、必須是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為親屬、國家、社會利益而實施;
4、必須有病人神志清醒時的真誠囑托或同意;
5、原則上必須由醫師執行;
6、必須采用社會倫理規范所承認的妥當方法。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現目前我們國家,安樂死還是非法行為,如果我們對他人實施了安樂死,那么會根據故意殺人罪進行處罰。所以我們不要對他人進行安樂死的行為,是會觸犯法律的,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人賠償后可否再要求雇主賠償
2021-02-03公證在擔保法中的效力
2021-03-19什么是商標變更
2021-02-09主債務涉及刑事犯罪擔保有效嗎
2021-01-04當事人能否要求返還定金
2021-02-05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離婚給孩子的錢監護人有權利花嗎
2021-02-07離婚協議滿三年了還能追溯嗎
2021-02-03離婚證據如何收集
2020-12-02房屋補償標準能否作為賠償的計算依據
2021-02-23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保險合同糾紛的產生是保險案件訴訟的前提
2020-11-21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如何認定事故理賠費
2020-11-29保險公司有哪些分類
2021-01-02保險受益人變更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9為什么購買校方責任保險
2020-11-19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