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罪和侵權會怎么處置
侮辱罪和侵權行為的法律性質是不同的,侮辱罪屬于刑事犯罪,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而債權屬于民事行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第十五條?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侮辱罪與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區別
關于侮辱罪與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民事侵權的侮辱行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1款規定,僅限于“造成一定影響”的侮辱行為。
(二)、行為的對象不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對象可能為法人。《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法人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2款規定:“以書面、口頭形式詆毀、誹謗他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侮辱法人的名譽可以構成民事侵權行為,而不構成侮辱罪。
(三)、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權的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也有過失。即民事侵權行為人只要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民事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1、行為的違法性
所謂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或強制性規定。
2、損害事實的存在
損害事實,既包括對公共財產的損害,也包括對私人財產的損害,同時還包括對非財產性權利的損害。
對財產的損害,包括直接損害與間接損害。直接損害又稱積極的財產損失,是指受害人現有實際財產的減少,間接損害又稱消極財產損失,是指受害人可得利益的減少,對人身的損害包括對生命、健康、名譽、榮譽等損害,而且對人身的損害往往也會生成一定的財產損失。
3、因果關系
侵權行為中的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客觀聯系,即特定的損害事實是否是行為人的行為必然引起的結果。只有當二者間存在因果關系時,行為人才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借
過錯是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中的主觀因素,反映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心理狀態。
過錯根據其類型分為故意與過失。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的損害結果,仍希望其發生或放任其發生。
過失,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結果應預見或能夠預見而因疏忽未預見,或雖已預見,但因過于自信,以為其不會發生,以致造成損害后果。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侮辱罪和侵權會如何處置”問題進行的解答,侮辱罪和侵權行為的法律性質是不同的,侮辱罪屬于刑事犯罪,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而債權屬于民事行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法典婚姻編草案二審新變化
2020-11-17運輸合同中稅款由誰承擔
2020-11-22護士燒毀病歷如何處罰
2021-03-10公車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3-06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7拆借資金借據
2021-01-02子女在支付老人贍養費時要注意什么
2020-12-09房屋遺產繼承立案執行多長時間
2020-12-09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不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怎么辦
2020-11-26休產假期間被裁員怎么賠
2020-11-22銀行抵押合同簽了會不放款嗎
2021-01-13批準入職要走什么流程
2020-12-30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人壽保險是如何進行理賠的
2020-12-22怎樣才能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2021-01-09保險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