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從開庭到判決需要多長時間?
民事案件開庭之后一般是兩個月內會出判決書,案件爭議大或者影響大的,出判決的時間就會晚一些,當事人可以給法官打電話詢問案件進展,傳票上有法官聯系方式。《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期限為六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延長的,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再延長三個月。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期限為三個月。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期限為三十日;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三十日,但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必須在選舉日前審結。審理第一審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案件的期限為一年;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審理對民事判決的上訴案件,審理期限為三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
審理對民事裁定的上訴案件,審理期限為三十日。對罰款、拘留民事決定不服申請復議的,審理期限為五日。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八條的規定,不受上述案件審理期限的限制。審理涉港、澳、臺的民事案件的期限,參照涉外審理民事案件的規定辦理。
二、提出民事訴訟的條件有哪些?
1、原告應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根據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視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其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屬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應由其法定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訟訴。
2、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起訟訴的消費者必須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確的被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以銷售者或服務者作為被告。如果消費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時,可以將銷售者或生產者任何一方作為被告,法律將對生產者、銷售者起訴的選擇權賦予了消費者,由他們選擇最方便自己進行訴訟、最有履行判決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對象作為被告。
4、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即具體地提出經營者違約、侵權行為的事實和給自己造成的損害,以及經營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等。
對于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是需要由司法機關根據司法審理的正常程序來進行認定的,特別是對于造成了嚴重的犯罪事實的,還需要由公安機關來進行調查取證,特別是對于相關犯罪證據的處理上,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認定的。
哪些屬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新舊對比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多少日
2021-02-20勞資糾紛找什么部門
2020-12-18有贍養義務是否也有監護義務
2021-01-10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同居期間的財產如何分配?
2021-01-26撤銷強制執行兩個月了怎么還沒消除
2021-03-19勞動關系轉移函
2021-02-17擔保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
2021-01-26非完全民事能力人怎樣行使繼承權
2021-03-14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勞動關系結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工程承包人自行投保的范圍怎樣確定
2021-03-12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哪些情形
2021-03-13職業變了 保險是否要變
2021-02-08駕照被暫扣后駕車肇事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0-11-19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互聯網保險的概述內容
2020-12-07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