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先的陪審員當律師要回避嗎?
陪審員當律師的話在特定情形下是需要回避的,根據《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的規定:“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二、辯護人的范圍。
下列人員均可被委托或指定擔任辯護人:
(1)律師;
(2)人民團體或者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公民;
(3)被告人的近親屬、監護人;
(4)其他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公民。
其實,也并不是說律師之前在人民法院當過陪審員,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進行回避,如果不存在著需要回避的情形,不能因為是陪審員就不能擔任犯罪嫌疑人的辯護人了。陪審員離任兩年之后,可以做辯護律師,該回避的時候進行回避即可。
律師辯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客戶拖欠貨款怎么要回,追討貨款要注意什么
2021-02-07證監會大股東增持法規內容是什么
2020-12-19股權眾籌融資有哪些法律法規
2021-03-22銀行按揭貸款需要繳評估費用嗎
2020-12-202020年交通事故車速鑒定費用是多少
2021-01-06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0-11-29打人者派出所怎么處理
2021-01-27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無房產證原件能否過戶
2020-11-25意向合同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1-14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被惡意調崗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2不帶薪年休假屬于勞動糾紛嗎
2020-12-17為什么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0-12-30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
2020-12-23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單方解除再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沒給員工交保險是民事糾紛嗎
2021-03-08投保當日撞車,保險公司稱合同未生效拒賠生效方式應按投保人意愿
2020-11-24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排除妨害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