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師辯護需要回避的情形有幾種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民事訴訟什么情況下審判人員需要回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當事人委托律師的時候,如果發現委托的律師具有《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的任何情形之一,那么都是可以要求律師回避,而此時律師也應當主動提出回避。除非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案件。而除了律師會涉及到回避為,作為案件的審判人員,其實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時候,也是應當回避。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律師辯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原檢察院辯護律師回避有這個規定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三方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如何處理
2020-11-20醫療事故如何分級
2020-11-11刑罰轉變為無期是否還能執行
2021-03-01企業繳納五金一險是否有什么強制措施
2021-01-16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婚前贈與沒有結婚協議能不能生效
2021-01-16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倉儲合同倉單能不能質押
2021-01-26玻璃窗意外掉落砸死男童,誰來負責
2021-01-20農村建房的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8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大連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有哪些
2020-11-09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保險欺詐有哪些形式
2020-12-11保險合同的訂立必須要投保人親自簽字蓋章才生效嗎
2020-11-21對保險法適用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4投保后需要維護保險標嗎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