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況下可以要求代理律師回避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民事訴訟什么情況下審判人員需要回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當事人委托律師的時候,如果發現委托的律師具有《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的任何情形之一,那么都是可以要求律師回避,而此時律師也應當主動提出回避。除非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案件。而除了律師會涉及到回避為,作為案件的審判人員,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時候,也是應當回避。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律師辯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原檢察院辯護律師回避有這個規定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聘請律師有哪些手續,怎么請律師
2021-01-28立約定金可以退嗎
2020-12-15車禍評殘九級怎么賠償
2021-03-16治安拘留可以去探望嗎
2020-12-06法律對失信人員子女有何限制
2021-03-01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試用期職工患病企業怎么辦
2020-12-13勞動糾紛可以凍結公司基本賬戶嗎
2021-02-18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保險公司有中止合同的權利嗎
2021-03-03互聯網保險有哪些法律法規
2021-02-03交通事故中對方摩托車沒有手續保險公司會賠對方車輛損失嗎
2021-01-03保險公司以保險標的坐落地與案發地不一致拒絕理賠,怎么維權
2020-12-08車上人員責任險什么情況免賠
2020-12-13荒山承包有哪些相關政策
2020-12-25土地出讓金計算方法及其概念是什么
2020-12-01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時效期為多久
2021-02-23非居住房主拆遷補償標準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