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中回避的做出規定有哪些?
民事訴訟中回避的做出規定有民事訴訟法當中規定回避的對象是包括審判人員和其他的人員的,而一般情況下當事人是有權利利用口頭或者是書面的申請方式來要求他們進行回避,具體的決策的權利由法院來作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5條規定,回避的對象包括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對于審判人員的范圍,《若干規定》明確為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其他人員包括人民陪審員、執行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勘驗人員。
二、回避方式和程序
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可見我國回避制度的方式是自行回避和申請回避并用。自行回避即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在法律規定的情形出現時,應主動退出該案件的審判及其他相關工作;申請回避則是僅屬于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申請,說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是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民事訴訟法》規定了三種情況可作為回避事由: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二是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三是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但是《民事訴訟法》并沒有對“利害關系”、“其他關系”、“可能影響”等較為模糊的詞語具體規定。學術界中,一般認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主要是指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涉及相關人員的利益;“其關系”是指在前兩種情形之外的某種關系,諸如老上級、老部下、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等;有可能影響秉公辦案的,但是必須以“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為前提條件,不能不加分析的一律回避。”除了這三種情形,《若干規定》還增加了若干種情形,如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的;審判人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同時還規定了參與五種不法行為的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也必須回避。雖然這些情形也可以概括為“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但是更為明確的法律規定對司法實踐的統一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
日常生活當中民事訴訟活動,有些情況之下會影響到訴訟的公平審判原則,所以需要由相關的制度來加以約束,比如說如果其中有利害關系人參與到審判過程當中,那么就可以申請回避回避的對象,包括訴訟的參與人,還有審判人員書記員等。
法官子女離婚訴訟回避注意哪些方面?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是什么?
刑事訴訟法回避復議的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婚前財產協議怎么寫,婚前財產協議有效嗎
2020-11-27可作為遺產繼承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13第二次起訴離婚訴狀
2020-12-14交通事故從起訴到發傳票是多少天?
2021-03-19農民工工傷賠償問題
2021-02-01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債權債務起訴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0證據保全去哪申請
2021-03-21競業禁止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08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實習期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
2020-11-10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人壽保險索賠需要提供什么資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20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保險法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規定
2021-03-02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幾天
2021-01-30與普通代理相比,對限制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的代理有什么特點?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