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案件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我國民事訴訟中,回避的適用情形主要有:
1、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所以,與本案訴訟代理人有近親屬關系的,也應當回避;
2、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回避理由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二、民事訴訟中怎么申請回避
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三、回避的后果和復議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分為了自行回避與申請回避。民事案件的當事人,如果發現審判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具有《民事訴訟法》第44條中規定的情形之一,那么可以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方式,申請這些人員回避,不參與自己案件的審理,以免影響案件最終的結果的公平。當然,在這些人員自己發現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自己也是可以提出要求回避。
提出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后多久做出決定?
民事訴訟當庭駁回回避申請怎么救濟?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后還需要去稅務局辦理什么嗎
2021-01-26專利轉讓的具體流程
2021-03-25夫妻共同債務包括什么,婚前債務是自行承擔嗎
2021-01-14中止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5簽約購房賣家屢出狀況
2021-02-19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交通事故理賠有哪些事項
2021-01-24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有什么規定
2021-03-21他人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免責條款仍舊生效
2020-11-19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保險合同代理代理方需要承擔哪些法律義務
2020-11-18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如何查詢保險撤案了沒
2020-12-26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
2020-12-30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