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的允諾屬于合同條款嗎
首先,要區分要約和要約邀請。我國《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內容具體確定;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第十五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通過上述規定可知,出賣人在商品房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上的承諾,原則上屬于要約邀請,但當其符合要約規定時,則視為要約。在司法實踐中,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符合以下四個要件,則認定為要約:1、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涉及的內容在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2、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內容是針對房屋及相關設施的;3、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4、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
開發商不兌現允諾的是后果什么
(一)買受人可以要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如前所述,如果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的內容明確、具體,可以履行,那么可以認定為要約,則應為合同內容。如果在交房時開發商未按照約定交付房屋,那么開發商便構成違約,買受人可以要求開發商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但是因為合同中一般沒有約定此種情況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此時,買受人可以主張開發商退還部分購房款作為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
(二)買受人以欺詐為由主張撤銷合同,賠償損失。在實踐中,遇到部分買受人認為開發商構成欺詐,撤銷合同,賠償損失。對于一般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中所述內容不超出法律規定的限度,司法實踐中,不宜認定為欺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由此可見,構成欺詐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欺詐人具有欺詐的故意;2、有欺詐行為;3、被欺詐人陷于錯誤是基于欺詐人的欺詐;4、被欺詐人因錯誤認識而為。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開發商的允諾有兩個類型,一個是要約一個是要約邀請的,這個在上文中已經給出具體的區別了,房子還是自己好好的分析一下,看物業管理,小區環境以及這些業主的素質。你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資企業股權轉讓流程
2021-01-03質權實現后的價款如何處理
2021-02-17新三板精選層如何開戶
2020-12-09房產證上會有抵押信息嗎
2020-12-10工傷導致孩子流產怎么賠償
2020-12-06政府可否要求撤銷行政協議
2021-03-01解除合同單位是否要支付補償金
2020-11-30兒童游泳館溺水責任在誰
2021-01-17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競業限制代簽合同的效力
2020-12-05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勞動仲裁由誰來裁決
2021-03-19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交通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7保證續保條款是什么
2021-02-09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3-22保險合同要怎么簽訂
2021-03-01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保險合同的終止
2021-02-14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