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犯罪刑法多少條是處罰原則?
第220條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之罪(侵犯知識產權罪——引者注)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這里所謂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就是指依照對個人犯罪的規定處罰。(2)在少數情況下,判處低于個人犯罪的刑罰。例如個人犯受賄罪的,最重可以判處死刑,但根據刑法第387條規定:“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情節嚴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見,在單位犯受賄罪的情況下,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的刑罰遠輕于個人犯受賄罪的情況。
二、單位犯罪的單罰制
刑法在某些情況下規定了單位犯罪的單罰制,即只處罰自然人而不處罰單位。例如刑法第396條規定:“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較大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里刑法規定的犯罪主體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但只處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而不處罰單位。
單位犯罪的處罰適用
我國刑法關于單位犯罪的規定,在多數情況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都要追究刑事責任。在少數情況下,只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那么,如何認定單位中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呢?2001年1月21日,《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明確規定:“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是在單位實施的犯罪中起決定、批準、受意、縱容、指揮等作用的人員,一般是單位的主管負責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在單位犯罪中具體實施犯罪并起較大作用的人員,既可以是單位的經營管理人員,也可以是單位的職工,包括聘任、雇傭的人員。應當注意的是,在單位犯罪中,對于受單位領導指派或奉命而參與實施了一定犯罪行為的人員,一般不宜作為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這一規定,對于司法機關在審理單位犯罪案件中正確地認定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對單位犯罪的處罰中,還存在一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否區分主犯、從犯的問題。在一個單位犯罪案件中,如果同時存在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在一般情況下前者比后者的作用大,前者可以認定為主犯,后者可以認定為從犯。但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不是當然的主犯與從犯關系。有時不同職責的人對單位犯罪負有不同的責任,如果一定要區分主犯與從犯,則顯得十分勉強。對這種情況,2000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否區分主犯、從犯問題的批復》規定:“在審理單位故意犯罪案件時,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不區分主犯、從犯,按照其在單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判處刑罰。”根據這一規定,對于主從關系不明顯的,可以不予區分。當然,如果主從關系明顯的,仍應區分。
綜上所述,單位刑罰的處罰原則實際上貫穿了整個單位犯罪刑罰。對于單位犯罪,我國法律采取的處罰原則上是雙罰制,即是對涉事人及涉事單位都有懲罰,在一定情況下也包含單罰制只處罰犯案涉事人,由于單位犯罪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因此需要結合案情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單位犯罪雙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拒執罪單位犯罪主體的參考依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包括哪些
2020-11-12租房合同到期后有優先居住權嗎
2021-02-09岀資人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0-12-04哪些財產屬于夫妻個人財產
2021-01-27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單方肇事交通事故的定損理賠
2021-03-01家庭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0-12-22羈押與逮捕分別是什么意思
2021-02-06房產評估基本的流程
2020-12-22企業合并 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17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外地保險理賠有什么憑證嗎
2020-12-09什么是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1-27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一車投保兩份交強險能否都獲賠
2021-01-29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保險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1-03-15保額與保費是同一個概念嗎?
2020-12-22我國法律有規定土地承包合同的除斥期間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