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仲裁制度中,當事人可以自主選擇仲裁員組成仲裁庭進行仲裁。《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規定,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員或者一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組成人員由當事人雙方在仲裁機構聘任的仲裁員名冊中選定或者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那么,選擇仲裁員的法定原則是什么?本文整理了相關內容與條文,為您提供一定的參考。
選擇仲裁員應把握三條原則:
1、選擇熟悉相關專業知識的仲裁員。
仲裁員均是仲裁委員會從資深的經濟、法律專業人士中聘任的,因此,仲裁員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但由于仲裁員的職業不同,其熟悉的專業知識也不同。選擇熟悉專業知識的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仲裁相關專業的案件,更能迅速準確地抓住爭議的焦點,分清是非責任,提出解決爭議的最佳方案,從而提高仲裁效率和質量。如果,當事人選擇專業知識不熟悉的仲裁員,比如選擇建筑方面的仲裁員來審理金融案件,即使這位仲裁員很想把這個案件審理好,但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也往往難以勝任。一旦當事人做出選擇某個仲裁員的書面意思表示后,若沒有仲裁員應當回避的充分理由,這種選擇是不能更改的,因此,雙方當事人在選擇仲裁員時應十分慎重。
2、避免選擇符合法定回避條件的仲裁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仲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①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③與本案當事人、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④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由于對方當事人享有對符合法律規定回避事由的仲裁員申請回避的權利,若由于對方當事人申請回避而使整個仲裁程序中止,則將延長仲裁的時間,對雙方均有害無益。
3、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選擇仲裁員。
各仲裁機構均制訂有各自的仲裁規則,仲裁規則對選定仲裁員的時間均有限制。仲裁機構在受理案件后,會向雙方當事人分別發出仲裁規則和仲裁員名冊,雙方當事人必須在仲裁規則規定的期限內選定仲裁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當事人未在仲裁規則規定的有效期內選定仲裁員,仲裁機構將視為當事人自動放棄該項權利,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仲裁員組成仲裁庭。
綜上所述,雙方當事人對仲裁委員會送交的仲裁員名冊必須仔細閱讀,必須根據仲裁規則的規定慎重選擇,行使好法律賦予的權利。
律霸小編為您整理這篇文章,希望能更好的幫助您了解關于選擇仲裁員的法定原則是什么的法律知識,歡迎瀏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抵押條件有哪些
2020-12-15單位和個人使用可循環物品會得到政府支持嗎
2021-02-20被贈與有戶口限制嗎
2020-12-07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無合同的居間費用怎么上稅
2021-02-20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公司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09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嗎
2021-02-28從保險代理人處買到不存在的保險
2020-11-25靈活就業保險交多少年
2021-01-23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是怎樣的
2020-12-06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幾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0-11-29土地出讓金和出讓地價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