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通知當事人后怎么判決?
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通知當事人后,應當按照司法程序審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定罪標準
1、要有拒絕執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行為。所謂拒絕執行,是指對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確定的義務采取種種手段而拒絕履行。既可以采取積極的作為,如毆打、捆綁、拘禁、圍攻執行人員,搶走執行標的、砸毀執行工具、車輛,以暴力傷害、毀壞財物、加害親屬、揭露隱私、破壞名譽等威脅、恫嚇執行人員,轉移、隱藏可供執行的財產,命令停止侵害仍不停止侵害而故意為之等等,又可以采取消極的不作為方式,如對人民法院的執行通知置之不理或者躲藏、逃避等。既可以采取暴力的方式,又可以采取非暴力的方式。既可以公開抗拒執行,又可以是暗地里進行抗拒。不論其方式如何,只要其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即可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2、執行義務人必須具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倘若沒有能力如執行義務人本身無執行財產而無法履行判決、裁定所確定的義務,則是無法、不能執行,而不是拒不執行。所謂有能力執行,是指根據人民法院查實的證據證明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具有履行特定行為義務的能力。行為人在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生效后,為逃避義務,采取隱藏、轉移、變賣、贈送、毀損自己財物而造成無法履行的,仍應屬于有能力執行,構成犯罪的,應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論處。
3、必須達到情節嚴重,才能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情節尚不屬于嚴重,即使具有拒不執行的行為,也不能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論處。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具體犯罪事實是需要由司法機關調查取證后認定的,犯罪分子在確定了犯罪事實后就需要面臨法律責任,對于犯罪事實輕微的,是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由公安部門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行政處罰。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什么?
公開宣判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該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并購重組與外資并購有哪些不同之處
2021-03-07權利質押的法定原則是什么
2021-02-11從10樓扔菜刀屬于高空拋物嗎
2021-01-13專利登記簿法律效力是什么
2020-12-19商標淡化行為應當注意把握哪幾點
2021-01-13重慶商標注冊有什么流程
2021-03-22不安抗辯權的名詞解釋
2020-11-09國有土地出讓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1父母包辦婚姻合法嗎,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房產抵押貸款只能5年嗎
2021-03-18老人在商場摔傷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2020-11-22房屋過戶去哪里辦理
2021-01-19房產證已過戶十年現在有效嗎
2021-02-13企業分立合并后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09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辭職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15壽險如何賠付
2021-02-09投保當天發生車禍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
2020-12-30簽訂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24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