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這14種情形可申請國家賠償
誰能申請賠償?7種決定不起訴情形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規定,公民申請賠償應當以“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為前提。
最高法院賠償委員介紹,在調研和就該《解釋》召開的多次座談會上,全國各地與會代表和專家都反映,刑事訴訟過程中久拖未果的案件在各地普遍存在,亟須對“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內涵與外延進行明確,對公民申請刑事賠償的程序性權利予以保障。
據此,《解釋》將七種特殊情形認定為刑事賠償中的“終止追究刑事責任”。
“上述規定不僅對權利進行了保障,避免‘救濟無門’,而且較好地解決了刑事訴訟程序與刑事賠償程序的銜接問題,能有效地規范刑事訴訟中公權力的使用,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疑罪從掛’侵犯權利的情形。”xxx說。
可申請賠償的7種決定不起訴情形
一是辦案機關決定對賠償請求人終止偵查的;
二是解除撤銷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措施后,辦案機關超過一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撤銷案件的;
三是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法定期限屆滿后,辦案機關超過一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撤銷案件的;
四是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超過三十日未作出不起訴決定的;
五是人民法院決定按撤訴處理后超過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未作出不起訴決定的;
六是人民法院準許刑事自訴案件自訴人撤訴的;
七是人民法院決定對刑事自訴案件按撤訴處理的。
7種侵犯財產權情形
《解釋》還明確侵犯財產權的刑事賠償審查范圍。
據了解,在此前的司法實踐中,對于兩種情形存在較大爭議:第一是在沒有撤銷案件、不起訴或判決無罪的情況下,哪些情形可以進入國家賠償程序納入國家賠償法規定的侵犯財產權的審查范圍;第二是法院作出生效有罪裁決后,對裁決沒有處理的財產,刑事賠償程序中是否有權對相應涉財行為進行審查并作出賠償決定。
根據2012年修正的刑事訴訟法,《解釋》將七種侵犯財產權的情形納入刑事賠償審查范圍,保證了財產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進入國家賠償程序并依法取得國家賠償。
以上就是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的14種情況,這14種情況主要是7種決定不起訴的情況和七種侵犯了財產權的情形。如果您符合申請國家賠償的情形,那么最好在法定的時限內,盡快向有關部門進行申請,否則過了時效就無法申請國家賠償了。
冤假錯案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房子遭強拆國家賠償申請書注意事項
國家賠償訴訟判決書中的行政賠償判決書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效的刑事辯護
2021-03-242020醉駕可以判緩刑嗎
2021-03-17子女贈予父母的房產可以變更回來嗎
2020-11-30交通事故是否適用小額訴訟
2021-01-31房子抵押錢不是給自家怎么辦
2020-11-08委托他人代理訴訟,有什么新規定
2021-02-11鄰居土地糾紛找誰解決
2021-01-20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玻璃單獨碎險是什么
2021-03-09保險合同有效期究竟有多久
2020-11-12工程質量保險代替巨額賠償嗎
2021-03-10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為什么
2021-01-08土地承包合同公示怎么寫
2021-01-27土地出讓費怎么記賬
2020-12-15農村房屋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3土地流轉后,土地補償款該歸誰
2021-03-20土地流轉方式有幾種
2020-12-11拆遷補償財產分割起訴期限是多久
2021-02-14房屋拆遷評估報告的有效期是多長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