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棄罪過失致人死亡怎么判
遺棄罪,是指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為。遺棄罪致人死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遺棄罪過失致人死亡的判刑標準如上述所說,還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過失致人死亡的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自然人不能成為本罪主體。首先,無論從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客觀行為,還是社會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其次,對過失致人死亡的結果的預見,要求行為人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辨別能力。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知識水平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和認識能力、對自身行為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的認識,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們是限制行為能力(含責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們對過失行為負刑事責任。本次刑法修訂中于第17條將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自然人應負刑事責任的犯罪中的“殺人罪”明確界定為“故意殺人罪”,其意亦在于此。
過失致人死亡的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抱有過失的心理狀態,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應當預見是法律對行為人實施某種有意識的行為時,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結果的主觀認識上的要求。根據一般人的能力和行為時的客觀條件,行為人能夠預見并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只是因為其疏忽大意才未預見,以致發生嚴重危害結果,他就應當對此結果負法律責任。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已經預見,但卻輕信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由于行為人已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進而產生了避免這種結果發生的責任,他卻沒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因此,行為人應對自己因主觀上的過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
律霸小編提醒您,輕信能夠避免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是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區別于間接故意殺人的界限。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出租后被兩次轉租合法嗎
2021-02-26最新勞動法是哪一年頒布的
2021-02-22夫妻多久不同房算無效婚姻
2020-12-27婚姻法司法解釋
2020-11-15男女雙方如何離婚,怎么解除婚姻關系
2021-02-26何時能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04工地勞務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1-14分包給勞務隊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1-02-23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投保人壽保險后輕易退保會有什么后果
2021-01-29保險索賠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2-05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新規
2021-01-26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司機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照樣得賠
2021-03-04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航空公司騙旅客下機改簽延誤應如何理賠
2021-01-2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什么是保險代理人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