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債權債務案件的審判、執行中,除了符合法律規定的以物抵債行為,也存在以轉移財產、規避法律、侵害他人權益的虛假訴訟。對于以物抵債協議,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識別協議的效力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
一、什么是以物抵債
(一)基本概念
經協議雙方協議,以他種給付來替代原定給付而消滅債務的法律行為;或者債務人與債權人約定以債務人或經第三人同意的第三人所有的財產折價歸債權人所有,用以消滅債務人對債權人所負金錢債務的協議。實務中常見的以物抵債協議有債務履行期屆滿前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和債務履行期屆滿后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兩種存在形式。
(二)以物抵債的相關法律規定
1、物權法第195條、第219條、第236條:債務屆期,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質押權人、留置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出質人、債務人協議以抵押的、質押的、留置的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的方式優先受償。
2、合同法第286條:發包人未按約定支付價款,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間內支付。發包人逾期支付的,除按照工程性質不宜折價、拍賣的以外,承發包雙方可以協議折價,也可以申請法院依法拍賣。就折價款、拍賣款優先受償。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01條:“經申請人和被執行人同意,可以不經拍賣、變賣,直接將被執行人的財產作價交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19條:拍賣時無人競買或者競買人最高價低于保留價,到場的申請執行人或者其他債權人申請或者同意以該次拍賣所定的保留價接受財產的,應當將財產交其抵債。
5、《中國人民銀行以物抵債管理辦法》第2條:以物抵債,是指債務人將事先抵押、質押給債權銀行的財產或者其他非貨幣財產折價歸銀行所有,用以償還銀行債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3702201510176609
山東煒弈律師事務所
簡介:
山大法律系本科畢業,律師執業六年,擅長民事糾紛的處理,處理過多起民事糾紛案件,獲得委托人好評。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公司注冊資金認繳不夠怎么辦
2020-11-25農村危房改造補償國家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2如何申請商標注冊
2020-12-07中華老字號被人搶先注冊怎么辦
2020-12-16與擔保法有關的幾個實務問題
2021-02-19擔保合同能獨立存在嗎
2021-02-27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應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8婚姻自由受兒女贍養要挾怎么辦
2021-02-14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具體是多少呢
2021-01-19勞動關系確認勞動關系爭議情形
2021-03-06試用期內降薪調崗合法嗎
2021-02-05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房地產保險合同有什么主要內容
2021-01-29保險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及其后果
2021-03-19保險不能理賠怎么辦
2021-01-03出現車禍怎么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