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事仲裁的裁決方法是什么?
仲裁,又稱公斷,是指由雙方當事人協議將爭議提交第三者,由該第三者對爭議的是非曲直進行評判并作出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
1995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正式頒布施行,為民商事糾紛雙方當事人提供了一條解決爭議的新途徑。
仲裁是當今國際上公認并廣泛采用的解決爭議的重要方式之一。 國外通過仲裁解決經濟糾紛已是非常普遍,國內隨著仲裁法的頒布實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熟悉并選擇仲裁方式來解決經濟糾紛。
商事仲裁因為在解決糾紛中具有快捷性、實用性、專業性和高效性,已成為國際通行的經濟糾紛解決方式。
截至2013年6月28日,中國仲裁機構有219家,2012年全國共受理仲裁案件9萬多件。
裁決具有法律效力。我國仲裁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可見,仲裁裁決和法院判決一樣,同樣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嚴格履行。經濟糾紛在仲裁庭主持下通過調解解決的,所制作的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涉外仲裁的裁決,只要被請求執行方所在國是《承人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簡稱《紐約公約》)的締約國或是成員國,如果當事人向被執行人所在國的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該法院就得依其國內法予以強制執行。
一裁終局。即裁決一旦作出,就發生法律效力,并且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是不可以就同一糾紛再向仲裁委員會申請復議或向法院起訴的,仲裁也沒有二審、再審等程序。
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中國仲裁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議。”可見仲裁采取自愿原則,仲裁是以當事人自愿為前提的,包括自愿決定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爭議;自愿決定解決爭議的事項,選擇仲裁機構等;當事人還有權在仲裁委員會提供的名冊中選擇其所信賴的人士來處理爭議。涉外仲裁的當事人雙方還可以自愿約定采用那些仲裁規則和適用的法律等等。
根據我國現行的相關法律來看,如果雙方之間有經濟糾紛或者是商業糾紛的話,協商不下可以直接向仲裁機構進行相關仲裁。仲裁機構會秉明事實,根據案件的現實情況來進行相關判決。如果其中一方對判決有爭議的話,可以再向仲裁庭進行要求審判,或者是直接向法院進行相關的申訴。
不服勞動仲裁起訴時間是多久
涉外仲裁裁決的撤銷該怎么做
法律方面規定哪些案件可以仲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肇事司機逃逸如何處理
2020-12-16什么是嫖宿幼女罪
2021-02-19監護人有權處置被監護人的財產嗎
2021-03-23異地結婚需準備哪些材料
2021-03-20繼父贍養糾紛贍養費
2021-03-05a2實習期肇事法院判司機賠償嗎
2021-01-31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2021-02-13交強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2-26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保險公司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包括哪些
2021-01-30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事故中機動車貶值怎樣理賠
2021-02-13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什么叫保單現金價值
2021-01-25土地承包法實施細則內容是什么
2021-01-13國有出讓土地政府有權收回嗎
2021-01-26如何填寫拆遷公房回遷安置證明
2020-12-13國有土地使用證地皮拆遷怎樣補償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