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根據《仲裁法》有關規定,在合同爭議仲裁過程中,應當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第一,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在處理合同爭議時應本著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精神,對爭議事項作全面認真的調查研究,在查清案件事實的情況下,分清是非,判明責任,并依據法律規定作出正確的裁決,以保證仲裁的客觀和公正。
第二,先行調解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仲裁機構在受理合同爭議后,本著促進雙方爭議的解決、緩解其矛盾的精神,在查清案件事實的基礎上首先進行調解,對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以求消除當事人間的隔閡,互相諒解,自愿達成和解協議,從而解決爭議。先行調解必須是在當事人自愿接受調解的前提下進行。
第三,保障當事人平等地行使權利原則。
在仲裁活動中,無論是申請人還是被申請人,它們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有權享有仲裁程序規則中規定的各項權利,如陳述事實,進行辯論,提供有關證據、聘請律師參加仲裁活動等。
第四,一次裁決原則。
所謂一次裁決,又稱一裁終局,是指仲裁機構對合同爭議實行一裁終審制,即裁決一經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執行,不得申請復議,也不得另行向人民法院起訴。一方不執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有權要求人民法院執行。
第五,獨 立仲裁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仲裁機構受理合同爭議后,依法享有獨 立仲裁權,獨自在其職權范圍內對爭議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終裁決,而不受行政機關、其他單位和個人的干涉。
二、相關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七條,仲裁應當根據事實,符合法律規定,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八條,仲裁依法獨 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九條,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通過仲裁方式處理合同爭議,這也是解決合同爭議的時候比較好的一種途徑。仲裁活動和法院的審判活動一樣,關乎當事人的實體權益,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但是要想仲裁委員會受理,就必須要基于當事人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或者仲裁條款約定。也就是說,只有一方向申請仲裁,而另一方對此不同意的話,這是無法啟動仲裁程序的。
申請仲裁的條件
仲裁和訴訟的優缺點是什么?
選擇仲裁員的法定原則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聘請律師有哪些手續,怎么請律師
2021-01-28非法侵入住宅罪處罰是怎樣的
2020-12-06訴訟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離婚時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2021-02-08小貸公司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申請條件是哪些
2021-01-31合同詐騙是怎么處罰的
2021-01-03把房產證抵押需拿出房產證嗎
2021-02-04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胡某訴某起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9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社會保險領域嚴重失信人名單管理暫行辦法
2021-01-26事故中汽車失火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2-19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保險索償手續如何辦理
2020-11-23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種類
2021-03-04哪些人不能成為土地承包共有人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