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違法發放貸款罪表現形式是什么?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二、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2001.1.法〔2001〕8號)
關于違法發放貸款罪。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造成50~100萬元以上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造成重大損失”;造成300~500萬元以上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造成特別重大損失”。
由于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參照上述數額標準或幅度,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確定在本地區掌握的具體標準。
1、本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只有銀行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才能成為本罪主體。構成本罪的前提是“違法”,但不存在關系人問題,只是在放貸中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因此出現重大損失的后果才構成犯罪。
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和有關個人實行雙罰。
2、本罪是新設立的罪名,1979年《刑法》無此規定。本罪行為1979年《刑法》以“玩忽職守”定罪處罰,由于銀行體制變化和加強金融從業人員的制約需要,設立本罪更為科學。
三、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金融管理制度及貸款相關的規章、制度;
2、本罪在客觀方面的表現為:
行為人有違反貸款相關的規章、制度、紀律的行為;
有違法發放貸款造成國家重大損失的后果發生;
行為人違法發放貸款的人是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
3、本罪的犯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工作的人員才能構成本罪主體外,單位也能構成本罪主體;
4、本罪在主觀上的表現為故意。行為人是在明知自己的行為是違反國家金融及貸款管理制度故意為之,并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行為。
在出現了急缺資金或者其他的情況后,企業以及個人也是可以向銀行以及其他的金融機構來申請辦理貸款的,在辦理貸款時也要當事人提交當事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貸款需要的相關材料,如果貸款的工作人員違背國家的規定向他人發放貸款,也是屬于觸犯了違法發放貸款罪。
違法發放貸款罪的認定是怎樣的
違法發放貸款罪構成單位犯罪嗎
違法發放貸款罪數額巨大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班途中騎車摔倒算工傷嗎
2021-03-10要怎么寫追討個人債務授權委托書
2021-02-28遇到效力待定合同時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1-03-04設計合同的有效期限是多久
2021-02-25法院是否可以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
2020-11-12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哪些合同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1-02-18飯店試用期十天不給工資合法嗎
2020-12-26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現金價值的計算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17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樹倒塌后壓到汽車如何理賠
2021-03-18自駕游怎么選擇合適的保險
2021-03-02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保險代理人收取保費不交公司如何定性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