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借款和行賄的界定是怎樣的?
個人借款和行賄的界定是是否為了獲取不正當的利益,個人借款一般情況下都是有正當的理由,僅僅是緩解燃眉之急,2003年出臺的《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專門規定了以借款為名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財物行為的認定。
該文件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借為名向他人索取財物,或者非法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應當認定為受賄。具體認定時,不能僅僅看是否有書面借款手續,應當根據以下因素綜合判定:
(1)有無正當、合理的借款事由;
(2)款項的去向;
(3)雙方平時關系如何、有無經濟往來;
(4)出借方是否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其謀取利益;
(5)借款后是否有歸還的意思表示及行為;
(6)是否有歸還的能力;
(7)未歸還的原因;等等。
公訴人認為:被告人是村黨支部書記是村里的一把手,行賄人承包了該村的路燈安裝工程,雙方是管理和被管理關系。被告人向承包人借款不是出于生活急需,而是為兒子買汽車。雙方認識時間不長,沒有什么私交,借款十萬元不是小數。因此應當認定為受賄。
二、對照《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區分借款與受賄的七條標準,我認為不構成受賄。
(1)有無正當、合理的借款事由;
本案中借款有正當、合法的理由。書記要給兒子買一輛十萬元以下的車,包工頭說,買就買輛好的,錢不夠我借你十萬。買車是事先決定的,買車主款已經備齊,買輛好車錢就不足了,這是借款的正當理由,而不是受賄的借口。
(2)款項的去向;
一天也沒有在書記賬上停留,而不是借口買車受賄。
(3)雙方平時關系如何、有無經濟往來;
在當代社會現實生活當中所進行的行賄罪是非常多的,而行賄罪在進行定罪量刑的時候,他是需要和民間當中的正常的借貸關系來進行區別的,如果是屬于自然借款的話,那么在主觀意圖當中并不能夠是為了獲取不正當的利益,因此不屬于犯罪行為。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數額巨大的認定
行賄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最新司法解釋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轉讓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28社區戒毒與社區康復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乙方沒有履行租房合同怎么辦
2021-02-23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如何確定管轄
2020-11-11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二審上訴變更訴訟請求的處理及風險
2021-01-09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是怎么樣的
2021-01-30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1-29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2020-11-11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權利轉讓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2董某患重大疾病,投保后保險條款不予理賠引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23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保單質押率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8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人身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21從一則保險拒賠案分析國際貨運
2021-01-06出口買方信貸保險
2021-02-09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淺議損失補償原則在人身保險中的運用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