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并沒有對非法拘禁罪的時間問題作出具體規定,但是,在實際審判中非法拘禁的時限卻是影響量刑的一個因素。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些非法拘禁罪時限的問題。
關于本罪的時間定限問題的探討,通說認為,剝奪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權利的時間長短,對本罪的構成沒有影響,其只對量刑有意義,同時認為,拘禁時間很短,情節顯著輕微的,危害不大的,不構成犯罪,而只能以違反治安管理認定。
也有的觀點認為,時間持續長短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只影響量刑。但時間過短,瞬時性的剝奪人身自由權利的行為,則不構成本罪。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拘禁時間的長短是否影響本罪的成立,不能一概而論,不能僅僅從時間上衡量是否構成本罪,理應結合行為人行為時的手段、動機等方面加以衡量。
在這一問題上,我們認為,非法拘禁罪作為一種典型的持續犯罪,其行為理應在一定的時間內處于持續狀態,從而使他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失去其人身自由權利。因此,規定構成本罪的時間定限以及構成本罪加重、從重情節的時間定限是十分有意義和有作用的,同時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現行的《刑法》條文中并沒有規定本罪的時間定限,這也就造成了在諸多司法實務實踐過程中,出現了缺乏時間標準來界定本罪的罪與非罪問題的混亂現象,以致在實踐中難以掌握而出現冤假錯案;其次,最高人民檢察院曾出臺了《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瀆職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其規定: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24小時以上的,構成非法拘禁罪。但是在能否參照此規定的問題上,則出現了一種悖論。
即:雖然司法機關明知此規定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國家工作人員),但在具體的一般案件中,卻采用此標準來定罪立案。這一問題是極其嚴重的,弊端很大,也導致了罪責刑不相適應的出現。對此,我們呼吁國家的立法機關應當對構成本罪以及構成本罪加重、從重情節的時間定限作一個明確的標準,以解決諸上的弊端。在一般的情況下,也就是行為人在行為時沒有實施嚴重暴力等情節的限度下,構成本罪的時間定限應該相對長一些,可以規定為24小時;但是,如果行為人在行為的一開始就付諸暴力等嚴重情節時,就可以認定為構成本罪,而不再以持續一定的時間作為構成本罪的要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2右手食指一節截止了怎么賠償
2021-01-31產假期間的社保由誰來交
2020-12-21催款律師函費用是多少
2021-02-14商標搶注合法嗎
2021-03-05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審判監督庭有權嗎
2020-12-11民事調解到期不給錢如何處理
2020-11-26河南偃師仲裁中心職工確認勞動關系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1-19交通事故起訴材料
2020-11-10買賣合同中關于擔保合同只主要規定有哪些
2020-11-23擔保協議樣本
2021-01-04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最新房地產法
2021-01-03在什么情況下可簽勞務合同
2020-12-27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簽發保險單時被保險人已死亡還能賠償嗎
2021-01-03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非全日制用工需要交納生育保險嗎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