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案件如何處理
自殺案件的處理得根據不同情況,涉嫌犯罪的就按照相關罪名定罪量刑。
1、相約自殺。指相互約定自愿共同自殺的行為。因行為人均不具有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所以對其中自殺未逞的,一般不能認為是故意殺人罪;但是,如果行為人受托而將對方殺死,繼而自殺未逞的,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約自殺為名,誘騙他人自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2、致人自殺。既由于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于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
(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3、逼迫或誘騙他人自殺,即行為人希望自殺人死亡,但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責,自己不直接動手,而是通過自己的逼迫、誘騙行為促使自殺者自己動手殺死自己,即借助自殺者自己之手達到行為人欲殺死自殺者的目的。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關鍵應查明行為人是否確實有刻意追求自殺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為在特定環境下是否足以導致他人實施自殺的行為,兩者缺一,則就不宜認定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4、教唆、幫助他人自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但考慮到在教唆、幫助自殺中,自殺者的行為往往起決定作用,因此,應根據案情從寬處罰。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很積極,作用不大,主觀愿望出于善意,這時可不以犯罪論處。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殺,由于自殺者限于精神狀態或年齡因素對于自殺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意志控制能力,對此,不僅要以故意殺人罪論處,而且還不能從輕或減輕處罰。
法律依據: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六十一條?【量刑的一般原則】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自殺案件的處理得根據不同情況,涉嫌犯罪的就按照相關罪名定罪量刑。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方面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做企業技術顧問違法嗎
2021-02-27怎么讓法官調解離婚
2020-12-26近親可以領到結婚證嗎
2020-12-08人身侵權十級傷殘賠償
2021-02-17稅務機關可以公告送達稅務文書的情形
2021-01-02勞動糾紛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2-13轉繼承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6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
2020-11-22銀行抵押合同簽了會不放款嗎
2021-01-13淺談《侵權責任法》對校園傷害賠償案件的規定
2021-02-18集資房不補交超面積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1-02-16湖南省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2021-02-132013年最新工資改革調整方案
2021-03-21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停車費施救費及車輛損失鑒定費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0-12-19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保險公司的業務
2021-01-14弱體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