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是指犯罪嫌疑犯人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健康。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犯罪嫌疑人非法侵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在主觀方面是故意,表現為犯罪嫌疑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結果有預見為主觀要件,至于對這種危害結果的大小、輕重有無明確、清晰的認識,并不影響本罪的成立。故意傷害至人重傷或死亡的,他的涉嫌犯罪本質并未發生變化,只是按不同的法定刑處罰。
故意殺人罪:是指犯罪嫌疑人非法故意剝奪他人的生命。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犯罪嫌疑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犯罪主體應當年滿14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如謀財害命、殺人滅口等。
通過以上這兩種犯罪的構成要件不難看出,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既遂、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未遂、不僅危害結果相同,犯罪手段、行為方式極為相似,在主觀上都出于故意,都是明知故犯,因此,很容易混淆。區分二者界限的方法是,要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故意,如果犯罪嫌疑人出于殺人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造成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死亡結果的發生,即使犯罪嫌疑人沒有造成死亡的結果,也應當定位為故意殺人罪;如果犯罪嫌疑人出于傷害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即使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應當定位為故意傷害罪。當然,犯罪嫌疑人主觀故意的形成是屬于思想、思維意思的問題,他是人的一種內心活動。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故意是區分這兩種罪名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司法實踐工作中在判斷犯罪嫌疑人主觀故意的具體形成時,必須全面、客觀綜合分析案件相關方面的各種證據,分析行為人的犯罪動機等因素,來認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故意。從而正確區分、界定故意傷害(致死)罪與故意殺人罪。
作者:劉*順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許可造成損失的該如何處理
2021-02-24私企不發工資怎么解決
2021-01-10疫情期間公司不給發工資如何維權
2020-11-1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可以復議嗎
2021-01-18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2020-11-18瀆職侵權犯罪構成要件
2021-01-10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人壽保險無效的情形有哪些,人壽保險索賠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0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建筑工程保險的承包方式
2021-01-13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1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土地出讓合同違約金過高怎么認定
2021-01-13農村宅基地轉讓條件及糾紛有哪些
2021-01-06土地入股模式是什么
2021-01-25政府拆遷和商業拆遷補償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