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生產經營罪與強迫交易的區別
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破壞生產經營罪與強迫交易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犯罪,破壞生產經營罪侵犯的客體生產經營活動,而強迫交易罪侵犯的客體是交易方的合法利益和商品交易市場秩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條?【破壞生產經營罪】由于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二十六條?【強迫交易罪】以暴力、威脅手段,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強買強賣商品的;
(二)強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務的;
(三)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投標、拍賣的;
(四)強迫他人轉讓或者收購公司、企業的股份、債券或者其他資產的;
(五)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特定的經營活動的。
強迫交易行為的特點形式
1、經營者濫用獨占地位,進行強迫交易。該類強迫交易的行為,是指公用企業或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利用其獨占地位,強迫消費者購買其商品或者接受其服務的行為。
2、濫用行政權力,進行強迫交易。該類強迫交易的行為,是指政府或其他屬職能部門濫用職權,強行千預消費交易,強迫消費者購買某一經營的某種商品或接受某種服務的行為。
3、經營者通過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條件,進行強迫交易。所謂“搭售”,是指經營者在出售優質名牌、暢銷商品寸強行搭配出售消費者所不需要的劣質滯銷的產品的行為,是指消費者在購買某一個商品時經營者強行要求同時購買其他商品的行為。“附加不合理條件”,是指在消費交易過程中,經營者向消費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作為交易成立的條件。
4、經營者利用郵購,預售、分期付款、上門推銷的方式,進行強迫交易的。通過該類方式進行消費交易的過程中,消費者獲取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的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消費者通常很難對其他經營者的同類商品或者服務及其交易條件等進行較為直接全面的比較,從而使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有些經營者正是利用這類交交易方式中存在的局限性,向消費者強行推銷假冒偽劣的商品或者價高質次的服務。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破壞生產經營罪與強迫交易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犯罪,破壞生產經營罪侵犯的客體生產經營活動,而強迫交易罪侵犯的客體是交易方的合法利益和商品交易市場秩序。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公司上市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0-12-27禁養區的養殖場拆遷就沒有補償嗎
2021-02-01使用單位應當對什么特種設備及時予以報廢
2021-03-02去律師事務所咨詢收費嗎
2021-03-24申請法律援助申請作假有什么后果
2021-01-21借款到期前保證人去世,繼承人要承擔保證責任嗎
2020-12-15拆遷隊暴力執法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4不出贍養費打官司能打贏嗎
2021-01-10房產抵押給個人還能查封嗎
2021-02-23主合同與擔保合同在效力上有什么關聯
2021-01-05什么是瀆職侵權罪
2021-02-14職務違法一般怎么處理
2020-11-20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后能否開除
2020-12-12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申請勞動局調解的期限是幾天
2021-02-07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