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利用信息網絡尋釁滋事的事件,加之當今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使用人群廣,一旦造成不良影響,隨即飛速傳播,所以,相關部門非常重視此類部門的界定及處理。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學習下利用信息網絡尋釁滋事的最新界定及處罰程序。
一、界定。
信息網絡具有兩種基本屬性,即“工具屬性”和“公共屬性”。人們把信息網絡作為獲取信息、買賣商品、收發郵件的有效途徑,說明信息網絡具有“工具屬性”。同時,信息網絡也是人們溝通交流的平臺,是現實生活的延伸,是社會公共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具有很強的“公共屬性”。《解釋》第五條結合信息網絡的兩種基本屬性,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尋釁滋事犯罪的兩種基本行為方式。
《解釋》第五條第一款針對的是把信息網絡作為“工具”,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對他人隨意辱罵或者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構成尋釁滋事罪。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信息的迅速擴散、不易徹底根除等特性,借助網絡辱罵、恐嚇他人,社會危害性更甚。《解釋》將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的上述行為明確為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有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名譽權和人格尊嚴,增加網絡“正能量”,維護公共秩序,符合法律規定的精神。
二、處罰。
《解釋》第五條第二款規定,“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網絡空間屬于公共空間,網絡秩序也是社會公共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網絡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已經融為一體,密不可分。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是全體網民的共同責任。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網絡惡意編造、散布虛假信息,起哄鬧事,引發社會公共秩序嚴重混亂,具有相當的社會危害性,應以尋釁滋事罪追究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隨著法律法規的健全,國家對于利用信息網絡尋釁滋事的界定及處理有個更加規范的規定,如果遇到相關事件,應根據的具體情況和具體事件,可以咨詢專業律師或者有關法律部門,進一步對事件的解釋和處理工作進行詳細了解。
尋釁滋事罪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
尋釁滋事罪最高判幾年
尋釁滋事罪定罪量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人老板亂扣工資怎么辦
2021-03-17如何尋求知識產權的司法救濟
2021-02-28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管轄異議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0只有買房協議無房產證如何過戶
2021-01-20要約失效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10公務員集資房買賣有什么限制
2021-03-12終止勞動合同會發生哪些爭議
2021-01-15勞動關系糾紛解決方式
2020-11-15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投保人代替被保險人簽名這份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20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不計免賠特約條款如何使用
2021-02-15保險代理人收取保費不交公司如何定性
2021-02-01土地承包合同怎樣符合國家土地政策標準
2021-01-06土地承包法實施細則內容是什么
2021-01-13